在距离上郡最近的临原军城厅堂内踱步了半晌,蒙恬猛得停下脚步再次看向王离。
“此去行营觐见,你不但见着陛下,除了车队拉了些臭鱼,便再无其他异常?”
面对蒙恬的再次询问,王离脸上露出一抹苦涩,“我虽立功心切,先前也与左相有了私谊,可觐见陛下这样的大事,如何敢随意编排。
陛下我是真切见着的,虽说离得有些远,可身形与声音那是没半点差错。
那十几车臭鱼,说是陛下乘舟泛海时特意命下令捕回来的。
其中更有一车是海中精怪大鲛之肉。”
仿佛知晓蒙恬还要问什么,王离抬手抚在心口,神色变得凝重道:“我与黄品纵是有了嫌隙,两家也撇不净干系。
我在雁门几郡行事,也听上将军之令。
传言我拉拢人心,不敢说没有一点这样的心思。
但这也是出于我功勋不显,担心难以服众。
且即为副将,又哪能不按武人听令行事。”
听了王离的话,蒙恬微微颔首。
话已经说得非常直白。
黄品与王离没有在明面上撕破脸皮,在赚取财帛上,两家更是牵扯极深。
眼下李斯并非完全信任王离。
最为现实的是,李斯也没办法帮王离助长军中威望。
王离在此时没必要与李斯勾连在一起。
如此一来,事情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黄品的预料已经大多应验,按常理陛下应该已经崩殂。
但王离又亲眼见到了陛下,且与之有所交谈。
加之王离非是寻常边将,在咸阳时时常能与陛下相见。
认错或是听错的可能非常小。
而这种矛盾,完全出乎了蒙恬的预料。
最主要的是,即便有十几车臭气熏天的臭鱼这个疑点,心中还是生出了一丝希望。
只要嬴政还有一口气在,大秦的内乱便可避免。
并且因为干系实在太大,这一丝希望在蒙恬的心头扎根的愈发牢固。
渐渐的在思虑上也开始全围绕着这一丝希望而展开。
蒙毅在受领嬴政之命回咸阳前,嬴政自己都说时日无多。
而蒙氏几代为大秦效死力,冯去疾若不任右相,他就是阻挡李斯任右相的最大阻力。
行营突然改变路线且不通知他,恐怕就是出于这个缘由。
能出于这个缘由,又必然是陛下已经没了决断之力。
王离觐见时嬴政虽然有所回应,可却都是嗯啊之类的应声。
并没有主动询问,或是解释为何行营突然改变路线。
想必是用猛药强吊住嬴政的那口气。
种种状况直指的真相就是李斯打算趁他没有伴在嬴政的最后时刻,将右相之位攥在手里,甚至是与他人联手攫取最大的利益。
而唯有如此,才解释的通眼下的矛盾。
一想到此,蒙恬心中生出一股极大的急迫之感。
他必须在嬴政泄了最后一口气之前过去相见。
无关相位由谁担任,就是要亲自确定二世由谁继位。
这样远比靠着猜测引起朝堂对立眼更稳妥,也能将迫在眉睫的内乱彻底熄掉。
但是他上将军的身份,既是便利也是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