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明笑盈盈地看向她高高隆起的腹部,温声问道:“看来本侯要去银楼打一个如意金锁了,小家伙快出生了吧”。
燕红樱点点头,答道:“御医瞧过脉了,大概还有十几天”。
迟疑了一下,燕红樱问道:“侯爷深夜来访,不知所为何事?”,沈月明选在这个时间单独见她,绝不是来叙旧的。
“这段时间,叶帅与裴相爷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不知郡主是否听闻过?”,沈月明开门见山地说道。
“今日,我与夫君前去请安”,燕红樱说道,“隐约听到公爹和大伯在议论裴相爷,不过夫君说,政见不同本是寻常事,让我别放在心上,安心待产便是”。
沈月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郡主,实不相瞒,叶帅与裴相爷之间的争斗,如今已是愈演愈烈,甚至累及无辜之人”,看了她一眼,又一字一句地说道:“请恕本侯直言,恐怕叶帅志不在此,另有所图”。
燕红樱闻言,心里顿时“咯噔”一声。她未出嫁之前,一直跟随廉王处理王府大大小小的事务,其眼界和谋略绝非普通闺阁女子所能比,再加上她在叶乾脸上看到了赤裸裸的野心,犹如当初宣王叔眼中对权势的狂热。
“沈侯爷需要我做什么?”,燕红樱深吸了一口气,淡定地问道。
“难道郡主不担心?”,她问道,燕红樱微微一笑,道:“红缨相信沈侯爷的为人,若非当日侯爷相救,只怕世间早已没有红缨了”。
早春的风颇有凉意,一向怕冷的萧简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裹了个严实,手里还抱了个鎏金錾刻的暖手炉,山路崎岖蜿蜒,路面坑坑洼洼,马车行走不便,主仆二人只能下车步行。
重风护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主子,您何苦这般山长水远地到这种僻静的地方来欣赏风景?帝都附近可比这里美多了”,重风嘴里说道。
萧简笑了笑,说道:“正所谓,山间野趣,岂是帝都能见?”。
翠绿的草芽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林间,与枝条上的嫩芽子相映成趣儿,附近农户散养的鸡鸭牛羊也悠闲地吃着草根树皮,偶尔有几只调皮的鸭子钻入一旁的稻田里,吃些小鱼小虾,偏偏又激起几朵水花,萧简不由莞尔。
两人走了快一个时辰,远远地看见一个老农正靠在大树下歇息,他头戴草帽,看不清样子,只是花白的胡子垂下,大抵是位五六十岁的老者。
“青泥小道迎贵人”,那老者突然开口说道,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背后草帽有羊吃”,萧简笑着开口说道。
那老者闻言,感觉到身后的动静,转身一看,果然有一只小羊的嘴里正嚼着几根稻草,再将背后的草帽抓过来一看,帽顶被咬了个洞,手指头刚好可以伸出来,老者见状,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经年未见,谢老风采依旧”,萧简朗声说道。
老者起身,上前几步,双膝跪地,两手齐胸推出,他竟行的是拜见皇帝的礼仪,“草民谢安平,叩见御政王殿下”,原来老者是早已致仕多年的谢阁老。
萧简是大显曾经的帝君,谢安平以君臣之礼相迎,并无不妥,故而他坦然地受了。
看着眼前的这位谢阁老,朝堂坊间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有人说他嫉恶如仇,有人说他胸有大义,有人说他智谋无双,有人说他洒脱不羁。
他是辽阳谢家的嫡子,前朝时,曾排在五大世家之首,不过后来燕氏立国,萧氏作为后族,谢氏的排名便退后了两位。相比于燕萧两家,谢家是真正的显赫门阀,传承了近三百年,所出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只是不知何故,到了谢安平这一代,竟子嗣凋零,仅剩下这颗唯一的独苗。
饶是如此,谢安平两岁启蒙,四岁便通晓百首诗文,七岁成诗,九岁熟读四书五经,六礼周易。十二岁成为了自大显立国以来,最年轻的会元。而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同辉十七年夏,西略与北陵勾结,趁大显四处洪涝之危,联手突袭,危难之际,还是谢安平一面亲自出使斡旋,争取调兵时间,一面利用西略和北陵之间的宿仇,离间敌国关系,最后在甘冒奇险,诱敌深入埋伏圈,一举拿下西略的湎亲王和北陵的襄王,迫使两国退兵。
一时间,谢安平声名大噪,曾有文人作诗鼓吹其乃百年难遇之鬼才,举世无双之谋士,就连当时的孝安帝都亲临谢府,以示恩宠。只是,自那日之后,这位谢阁老的身体便每日况下,就连朝会也越来越少参加,不到五十岁便上书乞骸骨归家了。
“谢老请起”,萧简上前轻轻将其搀扶起来,说道,“今日,本王冒然来访,还望宽宥”。
谢安平脸上闪过一丝惊诧,他当然不会相信名满天下的御政王在这个时候找过来,只是为了跟他叙叙旧。更何况,他辞官的时候,这位殿下还未参政呢。
仿佛看懂了他心中所想,萧简从怀中取出一封打着火漆的信件,说道:“你看看这个就明白了”,这是广陵帝交给沈月明的信,谁能想到,这位致仕多年的谢阁老,竟是燕同律的心腹。表面上虽然退出朝堂之外,但实际上却暗中帮其筹划多年。当年,孝安帝突然暴毙,广陵帝虽然缠绵病榻,其政绩可圈可点,但却始终没有动摇国之根本,现在想来,这背后怕是有这位谢阁老的手笔。
“谢安平谨遵陛下旨意,但请吩咐”,看到燕同律的亲笔信和火漆图案,谢安平再也不疑有他,果断说道。
萧简双手合十,交叉在胸前,弯腰行礼道,“本王替大显的百姓,替太上皇多谢阁老”。
三月十六日,是大显朝堂在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预示着新一年的朝堂议政正式开始了。
因新帝年幼,太上皇和皇太后皆身体抱恙,不能参政,便由监国裴相爷,和三位辅政大臣一同临朝听政。
“臣,李承儒有本上奏”,一个身穿正三品褚红色官服的人,走了出来,他是自耿怀忠叛离之后,才擢升的兵部尚书。
“李大人有何事?”,裴相爷淡淡地问道,此人乃谢安平座下门生,而谢安平,是他曾经最讨厌的人,没有之一。
李承儒走上前,道:“如今陛下登基,万象更始,实乃我大显皇朝之盛事。前些年,战事频繁,兵力和军用物资都消耗甚巨。微臣近日收到不少中央和地方卫戍部队的折子,纷纷请求更换或补充军服棉被之类的”,顿了一顿,他又说道:“如今新君继位,四海太平,按照我朝兵制,微臣恳请陛下恩准,重新定制一套各级军队的印信和军旗徽章”。
叶乾领兵多年,深知他说的是实情,自孝安帝时期以来,不仅要抗击北陵的挑衅,还要抵御西略和南荣的骚扰,再加上安王宣王的叛乱,的确是年年征战无数,军资损耗极大,各地军营都有冻饿而死的士兵。而且,无论是隶属中央的十一卫,还是各卫戍部队,现在使用的印信和兵符早已超过三年,的确需要更换了。
“可是”,裴相爷的眼里闪过一丝犹豫,如今大局刚定,这样大规模地补给和更换兵符,会不会造成什么乱子?
“相爷不必担忧,我大显自前先帝爷起,便创立了极其完备的兵制。此番只是正常的兵部规制而已”,叶乾大手一挥地说道,这段时间,他被这个老匹夫打压得厉害,说他一介武夫,哪里懂得治国之事,如今居然还想染指军事,这可是自己的专长,哪容他再置喙?
裴修看着叶乾脸上的不屑,哪里不明白他心中所想,只是平日谨慎惯了,这李成瑞突然上这么个折子,确实有些突兀,他是谢安平的弟子,想起这个曾经令自己头痛不已之人,裴相爷的心里不由微微犯怵。
“既然是补给和更换,必然需要许多银子”,裴相爷若有似无地看了户部尚书韩栋一眼,又说道:“不知户部可否拿得出这笔款项呢?”。
韩栋低垂眼睑,上前说道:“去年湘河、祜河、沅河等流域治理,渐有成效,再加上工部督造的泄洪道和防洪工事较之前坚固,故而赈灾之事较少。太上皇还对江南富户加收了一成赋税,故而户部有一定的结余”。
裴相爷闻言,面露不悦,说道:“韩大人,你执掌户部多年,应知柴米油盐不易,户部不过刚有余粮,你这是打算全部都用得一干二净么?”。
“相爷,各地军用粮库基本丰足,只需补齐短缺消耗的粮食即可。军服最重要是保暖,外面的布料倒也不打紧,只需将棉服里更换成新棉。如此下来,便省下不少的钱”,韩栋不慌不忙地说道。
“至于各级部队的印信、兵符及徽章兵旗等,更是花不了几个钱”,叶乾接着说道,说这话,他是有私心的,刚好借着这次机会,可以将平东卫的整体战力装备和物资补给都提升一个台阶,当初李承儒找上门来,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他便打得是这个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