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客气。”
旁边的朱元璋也哈哈大笑道:
“善长啊,别跟这小子客气,你是他的老师来着。”
“来来来,尝尝这茶,这是咱妹子去年冬天刚炒的, 一般人来咱都不舍得给他 喝。”
李善长眼睛一亮,连连赞叹道:
“皇后娘娘炒的茶,老臣可有年头没喝到了。”
“今天承蒙上位体恤。”
“老臣就尝尝30。”
此言一出,这个老人的身份也便昭然若揭。
正是开国六公之一的文官之首李善长。
也只有李善长,才能够在朱元璋和朱标的面前如此的随意。
而在品了几口茶后,三个人天南海北的寒暄着。
但是朱元璋和朱标,却是时不时的,若有所思的看向李善长。
这位大明朝的第一位宰相,退下来已经快十年了。
一直都在老家和金陵两边养老,突出的就是一个无事一身轻,有子万事足的老 年生活。
就连元日宴的时候,都不怎么开口发言。
而今天却是突然进宫,不得不让父子二人多留几个心眼子。
果不其然。
当几个人从当年开国的艰辛说到现在的平安之后,眼瞅着马上就要展望未来的 盛世。
李善长终于笑着开口了。
“上位,老臣这一次来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只是听说最近金陵城里闹得不像 话。”
“这两天的金陵城乡试,似乎总是有不少波折,而且听说在这其中好像有一位朝 廷勋贵牵扯极深。”
说到这里,李善长呵呵一笑。
“这一件事本不该有老臣插嘴。”
“只不过朝廷抡才大典非同小可老臣害怕上位和太子殿下,平时日理万机。”
“可能有些许的疏漏,所以舔着这张老脸来禀报一二。”
“还请上位和太子殿下,休要怪老臣逾越。”
说着李善长站起身来,吃力的拄着拐杖向着两人行礼。
朱标慌忙上去搀扶。
李善长可是当年的太子少师,名义上是他的师傅。
他可受不起李善长的礼。
而朱元璋的眼神当中也是闪过一抹异色,但是表面上却丝毫不减,只是呵呵一 笑,故作大气的说道。
“李先生,这说的哪里话。”
“这天下是咱们当时一起打下来的,你能够注意到金陵城当中的风吹草动,咱应 该感谢你才是。”
“不过咱确实不知道,这次的乡试出了什么问题。
之前郭桓陷入到了购买试题的事情当中,但是后面证明也就不过是个误会。”
“莫非还有什么事情”
朱元璋笑眯眯的说着,但是说出的这番话语里,却隐藏着相当的恶意。
在听到这番话后,就连朱标也不自觉的打了个哆嗦。
这一二年来,父皇是越来越多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然而李善长可能是离开中枢太久了,或者说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中书省丞
相。
对于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并不通透。
居然没有听出来朱元璋言语当中的恶意,笑呵呵的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老 神在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