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陈州指挥使终究是想多了。
就在他难以抉择,究竟是在‘负隅顽抗’和‘顺应晋命’之间,应该如何选择时,苏家卫早已给了他答案——
你就一过路的小卒,跟着瞎凑什么热闹?
在他自以为严防死守的当夜,苏家卫直接偷偷翻了城墙头,连夜冲进带头闹事的李家,把李二河绑了出来,丢给路确处置。
等陈州指挥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人家早就出了城,好整以暇的布置好了营地,原地等待朝廷处置了
对于这个结果,陈州指挥觉得你们还是把我干掉好一点,这样至少不会显得我太无能
这到底是城头还是你们家炕头啊,说翻就翻的?
对于苏家卫的‘叛乱’行为,朝廷的处置很快就下来了——
收缴武器,交由锦衣卫就地看押,静候下一步处置。
负责看押他们的锦衣卫,由南镇抚司派了一个千户看管,阵仗不可谓不大。
在有心人看来,陛下像是准备把苏家卫一网打尽。
但对于被抓走的李二河,却没有明旨如何处置,既没说放,也没说不放。
反倒是给路确下了另一道旨意——对于闹事的儒生,便宜行事。
这便宜二字,就看怎么理解了。
在路确看来,这就是陛下给他的尚方宝剑。
他没有去找衙门的人,而是直接找上了巡检司,命令各州、府、县巡检,凡遇闹事学子,一概驱离。
驱离不听者,或祸乱为首者,直接拿下,就地看押。
这道命令一下,各地闹事的生员纷纷遭到冲击。
最开始他们一点都不怕,他们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将来都是要出将入仕的老爷,怕你们这些丘八?
更何况,闹事的人里面,有不少都是秀才,那可不是普通老百姓,是有功名在身,见官都不拜的,你们敢动我?
但却没想到,这一次路确动了真格的。
一次警告不听,直接就地摁下,然后连衙门都不用去,直接押解到巡检大营看押。
仅仅半个月的功夫,遭到逮捕的书生几达数百,其中不乏所谓的秀才老爷。
甚至还抓到好几个举人。
举人,已经是可以直接任地方县令的官了。
这下,路确可真的是捅了大明最大的一个马蜂窝。
一时间,斯文不在,武人当道,国将不国的言论甚嚣尘上。
朱棣的案头,左边堆满了弹劾魏圭的奏疏,右边堆满了弹劾路确的
“查吧,好好查查吧。”
朱老四的脸上没有丝毫不悦,反而带着点点嘲弄。
“谨弟说的没错,不破不立,瓶瓶罐罐的不打破了,怎么露出里面的脓疮来?
如今的大明,治之表已然是不够了,鞭辟根疾,需入里啊。”
“纪纲,童福山那小子是不是回来了?他在哪呢?”
“回主子的话,童大人已照您的吩咐,暂时关押在诏狱。”
朱棣垂眸看着他:“你没折腾他吧?”
“臣不敢!”
纪纲脸上露出讪笑:“没有陛下的旨意,臣可不敢对童大人做什么,臣已把他和苏大人放在一起,派人保护起来了。”
“嗯,你心里明白这点最好。”
朱棣的声音逐渐冰冷:“锦衣卫是朕的刀,决不允许有不忠的人存在,你最好把眼睛给朕睁大了,一只蚊子都不许靠近。”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