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历史上这三大家族后来几乎消失,到了后来的楚汉争霸时期已经不见踪影。
秦长青深思了片刻。
恐怕历史上三大家族便是因此遭遇不幸,导致彻底灭绝。
无论怎样,始皇都不容忍他们的叛乱意图。
不过,秦长青心中清楚,
即使秦灭掉了屈、昭、景三大家族,仍未能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三家族已经丧失了过去的势力,再也无法复兴。
他们是极其保守的力量。
客观地说,
秦长青不愿如此早铲除三大家族,当初是他主张让这些楚国大家族返回家乡,为的就是挑起内部纷争。但是殷通的上奏似乎反而在帮助楚地残党。
秦长青微微闭眼,冷冷地看着殷通,眸中寒芒一闪。
他低声道:“殷通?”
“名字好像有些耳熟。”
秦长青低声嘀咕了一会儿,然后猛然想起殷通的身份。
他冷笑了一下。
按照历史记载,殷通并未升任御史大夫,而是担任会稽郡守,在战乱时期并没有效忠大秦,反而第一时间反叛。
然而,令殷通意想不到的是,表面上答应他的项梁等人在他真正倒戈后将其斩杀,以此安定民心,并招募士卒。
殷通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来看,
殷通与项氏仍有往来,否则不可能如此草率地提出打击三大姓氏的提议,而这对自己无任何好处。
甚至可
秦长青深知土地兼并的危害之大。但目前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时机。如果朝廷追究楚地三大宗族的责任,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将宗族的田地充公,二是分配给无地的百姓。然而,这两种做法一旦发酵,都将引发广泛的社会动荡,甚至加剧六国旧贵族的联合对抗。
无论如何处理殷通掀起的这个局面都是棘手之极。秦长青假装毫无所知,静静地等待着发展。此刻,蒙毅挺身而出:
“皇上。”
“臣认为对楚地残余势力必须有所警惕。”蒙毅说道,“时下,谣传频发,其中必定另有意图。早在一统之前,民间就有秦或楚统一的说法。这让楚地的一些世族对大秦统一只能口服而心不服,并一直寻找机会复兴。”
“他们的意图仍未改变——复楚之心不死!近年来楚地不安定因素众多,诸如民间乱祭、地主吞田和 勾结等问题比六地中其他任何地方都严重。这可能就是那些楚国残余者的作为。”
“如今知道楚屈、昭、景三家的存在,应迅速行动,把所有叛逆一并抓获,以警示众人。”
“唯有严厉处罚才能安抚百姓的心声。”
“唯有严厉处罚才能修复民心之伤痕。”
“唯有严厉处罚才能保持国家尊严。”
“唯有严厉处罚方能使那些违法乱纪之人知耻后勇。”
“唯有严厉惩罚才能强化法纪权威。”
“请求陛下派遣官员深入追查寿春,并依法惩办所有叛逆分子及暗中助纣为虐的官员!”
“臣蒙毅愿担当重任!”
语气坚定而强烈,朝中诸位大臣纷纷赞同:
“我赞成。”
“我也支持。”
……
看到这样的反应,嬴政微笑着点了点头:“确实如你们所言,我们必须警惕楚地那些不肯降服的世家。既然各位一致同意蒙大人处理。”
转向蒙毅,“奉旨!”
蒙毅恭敬站了出来,回答道:“蒙毅领命。”
嬴政接着宣布:“从今日起由廷尉府左监蒙大人带领去寿春处理这件事。必须彻底查明情况,缉捕到屈、昭、景三家的相关人物,并严惩当地 官员,不得手软。”
蒙毅应诺:“臣明白。”
“蒙某绝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
众文武齐呼:“圣上有明断。”
秦长青同样应和着。在他一旁,殷通则低头掩藏心中的狡猾笑意——他的算盘已然成功。事实上,从始至终他都不愿亲自介入这场旋涡;事情是他揭发的,如果楚三大世家得知实情很可能对自己不利。其次,参与其中可能招致更多麻烦。最好只是抛出议题,并让别人来承担后续。
而最重要的是……作为关中人,蒙毅对南方不熟悉,因此不可能在那里中饱私囊。据他所了解的情况判断,尽管蒙毅会公事公办,但考虑到与长公子的关系问题,在楚地上仍会选择适当限度内行事——如此一来地契契约仍然能回到自己手上。
利益唾手可得!
他满意计算起来,如何确保自身得到最大收益,既然跟当地官员并无关系即使被追究责任也没有任何遗憾。
此时嬴政环顾四周,目光停留在秦长青身上:
“嬴斯年。”
秦长青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安,他出列:“儿臣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