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防南海的士卒已经在那边四五年,离开了故土,守卫边塞,即使秦国给予了厚遇,却仍旧很难让士气高涨,这些将士的需求极其简单,公子也应当清楚这一点。”
秦长青陷入了沉思。
他又怎会不明白李左车所指的意思。
对漂泊远方的人来说,还能有什么能比回家更重要?
但是……
二十万士卒,并非数百或是数千人那样轻易调动的数目。
而是多达二十万大军!
若朝廷允许这二十万人回归故土,这对于南海的影响巨大,而且军队整编本身需要时间。若在此期间,楚地发生了 ,则有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这二十万大军不仅仅是抵御南蛮,还在压制楚地可能的叛乱。这也正是朝廷始终不敢让他们回撤的原因之一。
秦长青说道:
“原来的南海策略旨在大规模迁入中原人前往,开发文明、融合人群,巩固政权基础,以实现法治推广使南域能够真正融入大华夏体系之中。”
“但如果迁移人口,就必须全家迁徒,牛羊家眷一同南下,途中历经千山万水,正值壮年的士卒尚难以承受那种环境变化,又怎么能让这些老人、小孩妇女来适应呢?”
“更重要的是……”
“这会导致数十万人老死他乡。”
“自古中国崇尚落叶归根,这种做法显然不合天理。”
“我不赞同这种方法。”
“如阁下的意思是移民,则无需讨论。”
“我会反对该提议。”
李左车回应说:
“公子为何在这个问题上有妇人之仁?”
“要想秦国牢牢占领南海,必须要施行强有力的统治。而实行法则的首要前提是以大军
“我知道你是一番好意,并且你也是为了大秦的发展着想,但你可曾想过,大秦的士卒们以及他们的家庭是否愿意前往南海?远赴异乡,他们是否会接受这一变动?万一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不幸丧命,导致全家覆亡在南海,你如何确保他们的亲眷不会心怀怨恨呢?”
“然而,如果风云突变,封闭的南海与大陆的新交通线切断,那么整个南海地区很可能自行割据。”
“我们对南海投资甚巨,怎能轻易放弃这些成就?”
“如果数十万老秦子弟长年扎根南海三地,最终他们就会变成新的南海人。在百年的争斗中,秦人为平息战乱流了无数的血。如果用这种方式来对待曾为我们带来和平安宁的老秦人民,那将是极大的背叛!”
秦长青凝视着李左车,缓缓地说:
“无法理解短暂时光之人,如何领悟万世之事?不能掌握局部局势之人,怎能通晓全局走向?”
“你看中的只是一城一池之得失,却没有注意到一旦民众失望离去,那么你的想法只能让南海的将士逐渐疏离 的控制。将来有变故,他们未必愿意再度回中原维护秩序。”
“因此,南海 是必然的结果!”
“不错。”
“尽管这个过渡期让我有更多的空间去处理其他事项,并为他们未来做些弥补,但这并不是最优解;不管是对国家也好,对中国也好,都不是明智之举。”。
秦长青严肃地强调道,“大秦统治之下,绝不容许有任何的分离主义活动存在。”
场面一片静寂。接着秦长青继续说道,“关于南海军务问题我们会进一步斟酌,你们尽自己本职工作便是。”
“而你……李左车。”
“如你要到军中任职我允许你入伍。但你也必须明白,在大秦军队内部有着严谨的纪律规定。如果愿意,则一切从普通小兵开始;如果不想,我也不勉强。”
说完这些,他的目光又转向了李左车。犹豫了一会儿,李左车才慢慢说出:“我愿意为公子效命,做一员士卒。”
听他这么说,秦长青微笑道:“你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大秦士兵。以你能力应该会迅速崭露头角。但在军队里有很多关中的大家族,你需要小心一些。”
对于这个提醒,李左车轻松笑道:“没关系,若连他们我都不能对付,又怎么有资格得到你的重用呢。”
闻言,秦长青开怀大笑后就走了出去。
目睹他离去后,郭旦并没有过多滞留,而是深思地看着蒯彻与李左车一眼然后也随即离开。二人行礼送别。
目送他们离去后,二人抬起头互相看了看,然后蒯彻语气略带着冰冷,“你提出向南海移民的想法其实是存疑虑吧?”。
听到这个问题,李左车先点头又摇头道,“君择臣,臣也择其君。既然祖上因为这样的问题被处决过一次,我岂愿再次重复错误?”“如果我们为大秦付出了所有,并且仍遭忽视或不公平对待,难道不应该感到寒心?如此寡情的举措如今可以用到我们关中的秦人,那么将来同样也能适用于我们,所以我借此机会测试一下他。”
听完李的回答,蒯彻沉声问道:“现在,你如何看待十公子?”对此李左车皱起眉思索了许久。“其实还没有彻底看明白,但愿意等待。毕竟已将自己的挑战摆放在公子面前了,关键看公子给出什么解决方案。如果十公子放弃了老秦人民的利益证明他与其他没什么本质区别,或许更多了一些假装仁义的虚伪;到时依然会选择辅佐大秦,同时会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但如果公子能找到解决之道,那还会有其他选择吗?”对此李左车微笑着闭了闭双眼。
之后二人相互笑,轻步走出了衙署。另一边……
郭旦默默走在秦长青背后,试图开导他,“公子,我想李左车并无任何不当意思”。
秦长青转身平静地看着对方笑道,“何谈生气。事实上,李的话确有所依据;对于为帝国贡献颇丰的老秦民来说,确实不可无视他们的感情”。
紧接着他转向郭:“再说这也是你的引荐人选,你自己不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