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洋打算去把探鱼器打开,用声呐照一下,但孙庆雷告诉他不用了。
“阿洋,快看,是串乌,好多的串乌,我天!”
船员们闻声后都趴到了船边上,使劲往海里瞅。
楚洋也跑了过去。
好吗,的确不用了。
只见浅蓝色玻璃般的海水中,一条足有上百米长的“黑龙”正缓慢地往前游动着,时不时还变换下姿态。
这“黑龙”当然不是什么神秘生物,而是“串乌”,即马鲛。
这种鱼适应性强分布广,从渤海湾到南沙都能看到它们的踪影,同属的种类也极多。
从几块钱一斤的线纹马鲛,到大几十上百一斤的康氏马鲛,也就是蓝点马鲛。
像这次刷新在船边的这些马鲛,就是中华马鲛。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我国特有的品种。
相比于蓝点马鲛,中华马鲛的形体长而侧扁,尾柄尤其细,看起来有点像压扁了的金枪鱼。尾鳍呈漂亮的新月形,体侧常为灰绿色,腹部无鳞而呈现银白色,没有斑点。
此时,成千上万的中华马鲛鱼就结群在水里游动着,从水面上向下看去宛若巨龙。
马鲛属于中上层的鱼种,所以在水面看到也属于正常事件。
一般这种鱼都是通过放流钓和流刺网进行捕捞,不过现在明显是来不及了。
“快快快,快下竿!”
船员们七手八脚地拿出鱼竿,也不用选什么钓组饵料,直接大号金枪鱼钩挂上冻鱼块。
“中了,哈哈!”
张洪涛刚把鱼钩甩进水里,竿尖就猛地弯了下去。
他赶紧开启电绞轮。
滋滋滋~
很快,一尾半米长,七八斤重的中华马鲛就被拖出了水面。
鱼出水后,张洪涛拿着带弯钩的鱼枪,“噗嗤”一下精准地命中鱼头,把它拎上了船,然后熟练地在鱼鳃和尾巴各割了一刀,挂在边上放血。
经过这么多次的出海,张洪涛也逐渐蜕变成了一名熟悉的渔夫。
水中的鱼群密度实在高,船员们基本是下竿几秒就有,不带一点耽搁的,反而是解鱼杀鱼拖延了上鱼的效率。
后面孙庆军干脆就不钓鱼,专门负责给船员们解鱼杀鱼了,效率果然一下就提了上去,不一会架子上就挂满了鱼。
放好血的鱼来不及处理,就直接丢在甲板上,堆在一边,都摞成了小山。
另外两艘船上的情况也差不多,疯狂上鱼。
三艘船愣是把钓鱼这么项休闲活动,干成了流水线。
渔情持续了一个小时,电绞轮都差点没给干冒烟。
等系统时间一到,鱼群转身朝大海深处游去了。
“唉,真可惜,这要是能拉一网,那不得发啊。”
张洪涛看着远去的鱼群,摇头叹息道。
“知足吧,能有这么一波也不容易,个把小时时间,这一趟的成本都赚回来了。”楚洋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