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小小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她悄悄抬起头,向花若水所在的方向望去,
恰巧撞进他深遂迷人的星眸中,她赶忙红着脸把视线移开。
忽听花若水清润的声音传来:
“林清颜,你是不是看不懂简体字?”
她怕被他看穿心中的遐想,忙扯谎:
“噢,这本书是繁体的,我倒可以看得懂。
我只是在疑惑古人也没有学过拼音,是怎么给汉字注音的。
也慨叹咱们国家文字的博大精深,都过去了几千年,我们还能认出老祖宗写的汉字。
不像英文,现在的英国人完全读不懂五百年前英国诗人所写的诗集,
也不认识里面的单词。”
“你过来,我告诉你古人是如何给汉字注音的。”
花若水此时刚把学生的论文修改完,心情很好,便笑着冲林清颜招招手。
林清颜只好手持《说文解字》走到花若水身边,略显尴尬地站在他身边。
花若水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a4纸来,又从笔筒里拿出钢笔,
边在纸上写,边耐心地给她解释道:
“古人给汉字注音一般有四种方式:
直音法,读若法,譬况法,反切法。
直音法是用读音相同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的读音。
它在中国历史上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盛行于汉代。
《尔雅》有:‘肇’注‘兆’。
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一个字没有同音字,或者注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汉字更难、更生僻,
都会为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
读若法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给被注字注音。
比如,《说文解字》:
“唉,应也。从口矣声,读若埃。
有时“读若”也写成“读如”、“读为”、“读曰”、“声同”、“声近”等。
用“读若”的方法注音简便易懂,但缺点是不够精准,
有时读音只是大致相似,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些用来做注的字读音发生变化,后人很难根据注音把握该字的准确读法。
譬况法是用相近的事物来对比说明,
它的重点不在于字的本身读音,而是告诉我们发音的方法和重点。
一般分为以口势譬况、以舌位譬况、以送气急缓和声调长短譬况等。
这种源于早期先秦的注字方法现在被认为是汉字注音之始。
《淮南子·修务训》:
‘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
高诱注:‘駤读似质,缓气言之者,在舌头乃得。’
反切法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
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
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
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
即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比如:缓,胡管切。
“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
取“管”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huan=h+uan)。
你现在看的这本《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
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原书已失传,现存版本为宋太宗时期雕版再刻的。
这部书阐发六书内容,并在说解中贯穿了六书原则,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
首次从汉字系统中归纳出540部首,并创立了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典编纂法;
此外,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
是本非常不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