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包宇刚原先持有的30,已经得到超过了49的股权。
也就是说,包宇刚成功地控制了九龙仓,击败了怡和置地。
而且,包宇刚也不是一般人,他在收购的时候,为了防止y国资本“金蝉脱壳”,所以指明还不要y国资本的那部分股票。
张嘴闭嘴契约精神的y国资本,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他们表面上只收不出,但实际上却从多个渠道从手里把股票给高价卖了出去。
而让y国资本始料未及的是,包宇刚不光没被高股价,和大量的外流股票吓到。
反而在短短的三天之内,就竟然筹措出了20亿元,成功拿下了“九龙仓”集团的大股权。
包宇刚成功取得“九龙仓”控制权后,顺利地将业务由航运转移到岸上。
他预见到在不久的未来,航运业将有严重衰退,需要及早部署,否则必然损失惨重。
因此,他陆续把船队中的一百多艘船只卖掉,将资金移到岸上,从事物业投资,而“九龙仓”正是其转型的桥头堡。
其实,包宇刚拿下“九龙仓”真正的目的,是想要九龙仓手中的两块地皮。
其中一块就是位香江西九龙广东道旁边,另外一块就是位于香江的铜锣湾。
这两块土地,当时一块是建了一个旧码头,一个是盖了一个旧电车厂。
这些物业当时已经开始衰败。不过包宇刚却看到了这两块土地未来在商业上的价值。
为了抢到这两块土地,包宇刚不惜不停加价,从市场上收购“九龙仓”的股票。
他为了一举击败“九龙仓”背后的怡和洋行,他光从“刘氏海外投资”就一次性低息贷款了15亿港元;
因为手上“弹药”充足,包宇刚一下就收购了“九龙仓”过半的股票,从而完全控股了这家公司。
包宇刚也成功拿下了这两块“宝地”。
其实,当时整个“九龙仓”是值不了这么多钱的。
即使是把“九龙仓”所有土地都拿来发展房地产,也赚不回这20个亿。
当时,许多人都还嘲笑包宇刚只懂海上生意,不懂陆地上的生意。
外人的嘲笑动摇不了包宇刚,他有着自己的打算。
因为包宇刚的计划,压根儿就不是用这两块地来发展房地产,而是用来发展商业广场。
不过,随后几年是香江地产的低迷期,包宇刚自己也患上癌症。
于是,这两块土地就一直没有被正式开发。
直到80年代末,包宇刚的女婿吴广正终于完成了老岳父的心愿。
当时许多人都建议吴广正把这两块地跟其他公司一起发展房地产,不过吴广正最后还是用来发展商业中心。
其实这两块地的地契长达999年。
如果发展房地产无疑是非常浪费。
不过如果发展商业中心就不一样了。
当时虽然是地产的低迷期,许多商业中心的空租率非常高,但是香江未来的经济一定会变好的。
包宇刚跟吴广正都非常看好香江的未来,于是才有如今的海港城跟时代广场。
这两个物业如今每年可以给包宇刚家族贡献超过十几亿港币的租金,真是一只现金奶牛啊!
……
如今,“九龙仓之战”已被写入商业教科书。
这场由李家成发起、包宇刚主战,刘述栋配合的这一场h资对外资的大胜仗,既改变了香江今后的经济形势,又挫败了y资们。
此后,包、刘、李三角联盟越来越巩固。
包宇刚的岸上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而李家成的事业自此也实现飞跃性地发展。
“刘氏海外投资”也跟着受益匪浅,不说其手中持有的“九龙仓”股份是爆发式的在持续增值。
也让“刘氏海外投资”以及当家人刘述栋从而一举成名,很快就在香江以及东南亚这一带打响了名气。
而且,也让刘氏家族成功地交好了香江的h资领头羊们,这为今后“刘氏”融入香江本土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曾经帮助包宇刚,资金雄厚的“刘氏海外”虽然一下子成名了。
但也迎来y资财团势利的敌对,一时间许许多多的业务也陷于了困顿。
幸亏“刘氏”有着包宇刚,李家成这两位铁杆的盟友才度过了那一段时间的难关。
包宇刚可不是一般人,当年他在华人心目中的地位比李家成可高多了,不差于霍氏家族。
而且,包宇刚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大。
37岁白手起家创立环球航运集团,后来成为“世界船王”。
包宇刚的投资项目遍布全球,业务涉及地产、金融、运输、酒店等领域,家产达上千亿。
闻名世界的船王奥纳西斯曾对他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
y女王封他为爵士,比利国国王、巴那马总统、巴东总统等都授予他高级勋章。
他就是包玉刚,一位把商人格局和家国情怀深深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在改革开放、香江回归、建设宁浪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1918年11月10日,包宇刚出生在江浙省宁浪一个小商人家庭。
他父亲包照龙在江北三镇经营一家鞋铺,经常往返于江浙、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