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说的话,李清兰当然不会听。
于是李清兰就买了,买之前留了个心眼儿,万一不肯收,来回推搡的时候,雪糕就化了,于是李清兰改成买冰镇饮料。
结果呢?门岗战士用洪亮的声音,礼貌而坚定的拒绝了她,方圆100米都能听到:“谢谢嫂子,心意领了,我们有纪律要求的。”
李清兰只好遗憾地离开门岗,心里带着犯错误的愧疚。
事实证明,她对象的话,还是得听。
军营驻地有个供销社,为方便家属生活,搞起了“团购”买菜。
家属们“团”的菜,由供销社送到营门口,天气越来越热,菜在太阳下放一会儿,就会发蔫。
但因为“团购”实在方便,每天依旧有不少家属通过“团购”买菜。
后来,李清兰注意到,有时候,大家团购的菜,会被放到营门内的大树下。
因为避免了被太阳直射,放在大树下的菜,会新鲜很多。
这些菜是谁放到营门内大树下的呢?
供销社的人无法进入营门,那就只能是门岗战士做的了。
在炎炎夏日拿到被放在树荫下的菜,抬头看看在岗亭里认真站岗的战士,李清兰的心里流过一阵清凉。
这是一群细心的战士,团购的家属中,大概率不会有他们的家人,也极少有他们认识的朋友,他们本不需要做这件额外的事,但他仍然愿意为李清兰这群不相识的人多想一点,多走几步。
这样有心的小战士,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让人暖心、让人铭记的事情。
这件事让李清兰想起另一位战士。
她刚来这儿的时候,时常去散步。
经过营门,会听到有位战士用洪亮的声音喊“嫂子好”。
第一次被喊“嫂子好”时,李清兰甚至有一丝惊讶,因为声音实在是太洪亮、太有力了,让人有被重视、受到礼遇的感觉。
后来李清兰发现,这位战士在和每一个人交流的时候,声音都是那么洪亮有力,掷地有声。
这洪亮的声音,真真展示了一个部队最好的风采,真真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最好写照。
来到驻地不久后,李清兰因为是医疗系统的,就被安排到了驻地医院工作。
当医院里的战士们得知眼前这位漂亮善良的大姐姐竟然是一营长刘武的爱人后,对她更是尊敬了。
李清兰初来随军,感觉特别新鲜。
白天大院里军人少家属多,男的少女的多,大人少孩子多!
虽然家属随军,但是刘武这些军人也不能天天回家,大部分守护大院的就是一个警卫排。
说白了,就是一群守老营的娘子军和童子军。
若大个大院里只有妈妈们的身影,再就是孩子叽叽喳喳的喧闹,这里成为大院孩子的天下。
春天挖野菜、采蘑菇,夏天抓知了、逮蚂蚱、秋天落地瓜,捡花生,冬天堆雪人、打雪仗
李清兰觉在这里生活也不错,就是有时候也有心烦的时候。
她也不知怎么得罪了朱海媚,这位大姐老是跟自一过不去。
朱海媚,今年快三十了,她和陈海涛结婚五年了,见面的次数却是掰着手指都能数过来,就更别说生孩子这事儿了,婆婆为这事儿不知道念叨了多少遍。
之前通书信,陈海涛说部队有事还是不能回家,婆婆就着急了。
刚好去年陈海涛升了营长,可以带家属随军,婆婆没和陈海涛商量,就让朱海媚一个人出了远门,千里迢迢赶到部队。
朱海媚的突然到来,也没办理随军手续之类的,一时间弄得陈海涛有些手忙脚乱……好在后面还是安顿下来。
算起来,朱海媚在部队住下来大半年的时间了,就这半年的时间里,朱海媚和陈国涛却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架了。
吵架的缘由呢,很简单,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生孩子的事,不过也有李清兰的一点关注。
朱海媚本来就嫉妒李清兰,好巧不巧的等她回老家办手续时,在这期间陈国涛竟然出任务的时候受了一次大伤,是护士李清兰负责照顾他的。
当时陈国涛躺在病床上就多亏了李清兰的照顾,这一来二去就有些闲话传了出来。
不过好歹在部队,纪律严明,这些个事情也就在家属院里几个爱传闲话的农村老娘们嘴里瞎传。
朱海媚听说这事儿,心中是又怒又慌,其实她一直有危机感。
其实在他们俩结婚之前,陈国涛谈过一个对象,是镇上粮站的文员,虽然不知道两人怎么分的手,但她特地去瞧过那人,长得白白净净,穿一套碎花连衣裙,很好看。如今又多了个好看的李清兰……
不过朱海媚在这件事情上脑子还是拎得清,李清兰有对象,而且不比她家陈国涛差。
更知道这是在部队,就算心中窝火,也没敢和陈国涛大吵大闹,只是质问了陈国涛几句,接着就开始了冷战。
不明就理地李清兰听见朱海媚夫妻俩又在吵架,还好心地去劝说她。
怎知道她不去劝说朱海媚还好,朱海媚对她更来气了,于是就阴阳怪气地嘲讽李清兰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这把李清兰给委屈的!
李清兰被朱海媚的话噎得一时语塞,心里既委屈又无奈。她本是好意,却没想到反而激化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