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战士们的宿舍,高参谋明显愣住了。
破旧的营房,漏风的窗户,被褥都是补了又补。
但架子上、床头柜上全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食堂里,炊事班正在准备晚饭。
锅里煮着山上挖来的野菜,配上自己种的萝卜。
荤腥只有一小碟咸鱼,还是好几个人一起分。
“小高,你看看,这就是咱们基层连队的真实生活。过年能美美地吃上一顿肉,对战士们来说多重要。”老马意味深长地说。
那天晚上,高参谋主动找到老王,向他询问养猪的经过。
听完老王的讲述,他的眼圈都红了。
腊月二十九这天,六连杀猪那天,高参谋一大早就来了,还自告奋勇地要帮忙。
看他动作生疏,老王就手把手地教他:“高参谋,这刀要这样切,才能把肉分得均匀”
这天晚上,全连官兵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领导们和高参谋也来了,饭桌上其乐融融。
郑海生注意到高参谋一直在偷偷抹眼泪。
等到他端起杯子时,声音都有些哽咽:
“同志们,这几天我明白了,当干部不是光靠背条例、执行规定。关心战士,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今天这顿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真正的部队感情。”
老马也动情地说:“来,大家举杯。祝愿咱们的战士越来越好,部队越来越强。也祝愿小高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干部。”
六连今年的年夜饭非常丰盛,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年夜饭是由军区前来慰问带来的食材。
食谱则由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众筹”而成,再由炊事班协助大家共同烹饪。
如此新颖形式的“跨年会餐”,源于郑海生连长的“灵光一闪”。
他发现,伴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夜饭成了战友们热聊的话题。
“以往是炊事班全盘负责,把年夜饭端上桌;这次我们发动大家全员参与制作,不仅能让每个人吃到家乡味,还能提升跨年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他说。
一场特别的“跨年会餐”就此拉开序幕。
帐篷搭就的厨房操作间内,来自岛城的战士小林开始制作油焖大虾——这是他从小吃到大的菜品,母亲在锅灶前忙碌的身影深深印记在他的脑海。
洗虾、开背、去虾线……看着下入油锅的大虾滋滋作响,青色的虾壳逐渐泛红,闻到逐渐升腾起的熟悉香味,不光是小林,另外几名东山籍战士也仿佛回到了家乡。
帐篷外冷风吹来,操作间升腾起水蒸气。
透过雾气,隐约能看到灶台旁一个壮硕的身影在舞动锅铲。
他是来自东北黑江省的老班长郝平,锅包肉是他的“拿手好菜”。
只见他挥舞双臂颠勺,一锅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的锅包肉很快出锅了。
阵阵香气从操作间飘出来,顺着过道飘到板房,勾起了大家肚子里的“馋虫”。
热菜上桌,看到战友吃得津津有味,“老郝”的嘴角不禁微微有些上扬。
“家乡的味道,更能让人心暖。”油泼面、油焖大虾、京酱肉丝……望着满桌的饭菜,刚晋升副班长李凤军选择了一碗羊肉汤。
今年是李小军离家的第三个年头,穿上军装的日子,他随队奔赴高原、砺兵在冰峰雪谷间,整个人从里到外都透出西北人的粗犷。
喝上家乡羊肉汤的那一刻,想起家乡的父母和亲人,他不由地红了眼眶。
……
“对军人来说,越是节日来临之际,越是战备关键之时”。
对新兵郭志强来说,刚下连的第一个春节,最是难忘。
晨光洒向大地,大山裹上一层银装。
清晨,一阵急促的哨音划破寂静:“紧急集合!”听到哨音后,连队阵地热闹起来,大家一边整理装具,一边清点物资,向着预定点位集结。
整理队形、清点人数、查验装具、集结报告……整个流程紧张有序。
“这大过年的还搞拉动,连长是个‘狠人’!”
仿佛听到有些战士心里嘀咕的话,连长郑海生大踏步走到队前,
大声说道:“对军人来说,越是节日来临之际,越是战备关键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