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全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元璋便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不耐烦:“没有可是!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这肯定是李善长那个老东西在背后捣鬼!
咱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冤有头,债有主,只要能让他付出代价,得到应有的惩罚,其他的都不重要!”
既然万岁爷这里已经定下了调子,宋公公自然不敢再有丝毫犹豫,他深知继续追查下去不仅不会有任何结果,反而可能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宋公公当机立断,立刻打消了继续追查的念头。
然而,正当宋德全准备自告奋勇前往东厂传旨时,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一般,猛地闭上了嘴巴。
他抬起头,目光有些迟疑地望向朱元璋,轻声说道:“万岁爷,奴婢突然想起一件事。”
朱元璋此时正端起茶碗,准备品尝一口香茗,听到宋德全的话,他的动作稍稍一滞,眉头微皱,显然对宋德全的打断有些不满。
他放下茶碗,不耐烦地说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宋德全见状,心中不禁一紧,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万岁爷,韩国公的府中有您赐下来的丹书铁券啊!”
他特意将“丹书铁券”四个字说得重了一些,似乎是想引起朱元璋的重视。
宋德全又说:“上面刻着您的金口玉言,除了谋逆之罪,一概赦免。”
朱元璋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他当然知道那丹书铁券意味着什么。
这可是他曾经亲口许下的承诺,持有此券者,本人可免死两次,其子可免死一次。
朱元璋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茶碗,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宋德全,口中喷出一根茶叶,惊讶道:“咱还说过这话?”
宋德全连忙轻轻点了下头,证实了朱元璋的记忆。
朱元璋这才如梦初醒般想起了这件事,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自己承诺的懊悔,又有对韩国公的不满。
想当年,朱元璋突发奇想,想要效仿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于是便给大明的开国功臣们每人都颁发了一张丹书铁券。
这丹书铁券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它代表着皇帝对功臣的特殊恩赐和信任,拥有者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和豁免权。
然而,这些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泥腿子”兄弟们,除了徐达和汤和还算识趣,乖乖地将兵权交还给了朱元璋,其他人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装聋作哑。
这些功臣们或许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又或者对权力有着难以割舍的贪恋,总之,他们并不愿意轻易放弃手中的兵权。
即便是开国功臣中第一个主动辞官的李善长,也并非心甘情愿。据说是朱元璋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迫他交出了手中的权力。
朱元璋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他恨恨地说道:“要不是那李善长多事,掺和到这些事情里来,咱家的老妻也不至于被气到离家出走啊!”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的怒火就愈发难以遏制,“这些事情都是李善长那个老泥鳅给搅和出来的,他既然不让咱家全家团聚,那咱就让他全家都去阴曹地府过个好年!”
说这话时,朱元璋眼中的恨意如火焰一般燃烧,仿佛要将李善长碎尸万段。
宋德全心中暗自思忖着,实在想不通皇上为何会对李善长怀有如此深的恨意。
他不禁摇了摇头,觉得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只有皇上自己才清楚。
然而,宋德全转念一想,既然皇上无法对秦王动手,那么李善长可就倒霉了。
他恰好成为了皇上的出气筒,而且还莫名其妙地给秦王当了替死鬼。这可真是无妄之灾啊!
想到这里,宋德全不禁为李善长感到惋惜。
毕竟李善长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功臣,却因为这样的巧合而遭受如此厄运,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事实上,宋德全完全误解了朱元璋的想法。
他错误地认为朱元璋是在今日才突然想起要对李善长动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前,他就已经对李善长产生了杀意。
李善长这个老家伙可谓是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他一直巧妙地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意图和行为,使得朱元璋始终无法抓住他的把柄。
尽管朱元璋对李善长心存疑虑,但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他也只能暂时按兵不动。
然而,当朱元璋说出那番话时,宋德全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他深知皇上既然决定要将李善长全家处死,那么李善长的罪名必定是极其严重的——图谋造反,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宋德全心领神会,赶忙叩首道:“万岁爷,那奴婢就先去传旨了。”说罢,他缓缓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打开车门,准备迈步出去。
然而,就在他的前脚刚刚离开车门,还未完全踏出去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声低沉的呼喊:“等等!”
宋德全心中一紧,连忙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只见朱元璋面色凝重地看着他。
宋德全不敢怠慢,轻手轻脚地将车门重新关上,然后快步走到朱元璋面前,垂首而立,静待皇帝的指示。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终于,他缓缓开口道:“朕突然想到,临安公主的丈夫乃是李祺。”
宋德全心中一震,他当然知道临安公主与李祺的关系。
临安公主是朱元璋为数不多的疼爱女儿之一,而李祺则是李善长的儿子,也就是说,临安公主实际上是李善长的儿媳妇。
按照朱元璋亲自颁布的《大明律》,如果要用谋逆之罪处死李善长和他的全家,那么临安公主最轻也会被判处流放之刑。
而且,据宋德全所知,临安公主性情刚烈,与驸马都尉李祺夫妻感情笃深。
若是真的处死了李祺,以临安公主的性子,恐怕她会毫不犹豫地跟着驸马一起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