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照王太子殿下的办法,木杆伸展之后马上就能开始充气。
约瑟夫继续道:“另外,可以在车上安装脚踏鼓风机。放飞时用它对着火焰吹,热气就能更快涌入气囊。
“甚至可以尝试带一台小型蒸汽机进行加压充气。
“还有,就是尽量缩小热气球的体积。更小的气囊能够更快充满……”
他正说着,就忽见远处的热气球竟然开始缓缓降落。
他有些疑惑地侧头问贝尔蒂埃:“测试结束了吗?”
总参谋长忙道:“还没有,殿下。是热气球上的燃料不够了,需要先落下来补充。”
约瑟夫皱了皱眉:“刚才飞了多久?”
旁边有参谋看了眼表:“32分钟,殿下。”
“时间这么短?”
大孟戈菲忙解释道:“殿下,这只是测试用的热气球。以后可以将它造得更大,那样就能携带更多燃料了。”
小孟戈菲在一旁小声补充道:“但那会让放飞时的充气时间变得更长……”
约瑟夫吁了口气:“你们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稻草和羊毛的混合物,殿下。”
约瑟夫心说难怪飞不久,烧这玩意能产生多少热量?
后世的热气球好像用的是丙烷或者液化天然气做燃料的。
嗯,眼下根本搞不出来,跳过。
再向前,应该就是用煤油了……
目前法国的煤焦油产业倒是能够提炼出煤油,但仍处在实验室工艺阶段,产量极低且成本极高。
约瑟夫最终无奈道:“那就先用酒精吧。”
酒精的热值虽然不如煤油,但绝对远超稻草,应该能让热气球多飘很久。
只是酒精的价格也不便宜。此外,在战场上带几桶酒精,难保不会有士兵偷喝。
先这么对付吧,得尽快把煤油搞出来。
不但能给热气球提供燃料,同时煤油灯也是非常赚钱的产业。后世著名的美孚公司,最早就是依靠煤油灯奠定了石化巨头的地位。
但拉瓦锡现在还在普法尔茨搞化肥厂,这事儿能交给谁呢?
约瑟夫突然想起后世“经济效益驱动技术创新”的理念。
法国这么多化学家,这么多化工厂,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物资刺激,说不定就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他拿出笔记本,记下“煤油提炼技术招标”一行字。
随后,约瑟夫又和贝尔蒂埃等参谋讨论了热气球在军队中的装备应用方式。
初步决定每个步兵师配备3个热气球,由工兵负责操作。
一名参谋有些遗憾道:“这么厉害的侦察工具,如果能给每个团都配一个就好了。”
贝尔蒂埃点头:“其实要是能将热气球侦察到的情报快速传达给每一个军官也行,就像沙普信号机那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约瑟夫闻言不由得心中一动——对啊,如果将沙普信号机装备给每个团,那指挥效率还不得成十几倍提高?
让工兵带上预制板材,在战场上快速搭建信号塔?
好像不太现实。
不说工兵就算累死,起码也得小半天时间才能搭起一座简易信号塔。就算真建起来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可能还没用两下,部队就机动到其他地方了。信号塔又不能跟着走……
约瑟夫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后世的折叠高空作业车来——用铰连的x型支架,将平台升上十多米的空中。两个人站在上面,一人发送信号,另一人用望远镜观察,这不就是个小号沙普信号塔吗?
同时这东西完全可以架在马车上,拖着到处跑。
虽说十来米高的平台肯定没有固定的信号塔的观测距离远,但也足够超过绝大部分树木,在两三公里的距离上相互通信。
通常来说,一场数万人的战役,战场宽度也就十来公里,三四部“沙普信号车”就足以横跨整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