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么?下个月初一,京平铁路就要正式通车了!“茶楼里,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商人拍着桌子,声音大得整个二楼都能听见。
跑堂的小二提着茶壶凑过来,眼睛发亮:“客官,小的听掌柜的说,那火车能日行千里,拉货比一百辆马车还多!“他手腕一抖,滚烫的茶水差点泼到客人身上。
角落里老秀才放下《大明日报》,扶了扶眼镜:“《申报》上说,保定火车站光月台就修了三十丈长,地面全铺的西洋水泥——“他忽然压低声音,“朝廷这回怕是把内帑都掏空喽!“
邻桌的布贩子突然插嘴:“你们懂什么!“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商报》,“驸马爷的规划里写得明明白白——火车站周边要建商区,现在一亩荒地才卖二十两,等通了车“他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画圈,“起码翻十倍!“
二楼雅间突然传出瓷器碎裂声。锦衣公子踹开门大骂:“狗屁的《北直隶快报》!竟敢说燕王殿下反对修铁路?“他抖着手里的报纸,“这肯定是李善长那老东西的阴谋!“
茶楼掌柜慌慌张张跑上楼,忽然被街上的喧闹吸引。只见十几个报童挥舞着刚印出来的《铁路周刊》号外:“快看!驸马爷宣布火车站旁要建"大明百货"!首批商铺明日竞拍!“
“你看清楚,是先拍卖地皮,等房子修起来,再修大明百货!”
布贩子猛地站起来,茶碗咣当摔碎在地。他盯着报童手里报纸头版那张精细的规划图,喉咙发紧——图中那个标着“布匹批发市场“的红圈,正好压在他昨天刚偷偷买下的三亩荒地上。
茶楼后院,洗碗的老妇人听着前头喧闹,默默从怀里摸出儿子寄来的信。
信上说他在铁路工地上当泥瓦匠,一天能挣五十文,还学会了用“钢筋水泥“。
她望着墙角堆着的《妇女时报》——那上面正连载着《铁路改变大明命运》,她虽然不识字,但是专门收藏了这份报纸,仿佛是自己儿子的荣誉一般。
突然街上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队兵丁押着几个鼻青脸肿的人走过。领头差役敲着锣喊:“都看好了!这些就是散布"火车会惊动龙脉"谣言的奸细!“茶客们挤到窗前,有人发现其中有个穿长衫的,分明是上月还在茶楼说书的刘先生。
掌柜的突然想起什么,冲下楼翻出本《京华杂谈》。
这本民间小册子最新一期用朱红大字写着:“独家揭秘:火车站新城规划内幕“。
他盯着作者署名“铁道人“,手抖得像风中的树叶——这文风分明是他那在都察院当书吏的表侄!
布贩子已经挤到报童跟前,却听见《工程学报》的号外在喊更劲爆的消息:“铁道工程发明新式炸药!隧道工期缩短一半!“老秀才眼镜滑到鼻尖,喃喃道:“难怪《格物报》说驸马欧阳伦在招西洋算学家“
一时间,铁路相关的话题成为了大明民间最热门的话题。
天上人间的大门前,八名锦衣卫腰挎绣春刀分立两侧,雪亮的刀鞘映着红灯笼的光。
一辆接一辆的豪华马车碾过新铺的青石板,车帘掀动间,露出里面或矜持或急切的面孔。
“让一让!让一让!“几个小厮满头大汗地推开人群,为自家老爷清出一条道来。
穿绸缎的晋商老爷踩着人凳下车,金线绣的靴子刚沾地,就听见一声嗤笑:“老马,你们山西人也来凑这热闹?“
晋商马老爷眯眼一看,顿时皮笑肉不笑:“我当是谁,原来是徽州的程老板。怎么,盐商的银子多得没处花了?“
程老板摇着洒金折扇,扇面上“漕运通达“四个大字墨迹淋漓:“比不上你们煤黑子,听说光去年往辽东运煤,就赚了这个数?“他五指一张,马老爷脸色顿时变了。
二楼雕花栏杆旁,周保端着琉璃盏冷眼旁观。他身后的小厮低声道:“大人,燕王府的马车到后门了。“周保指尖一颤,酒液在盏中荡出涟漪:“带他们走专用楼梯——别让漕帮的人看见。“
大厅里突然爆发一阵喧哗。
原来是开平银柜的管事带着一队账房进来,每人怀里都抱着厚厚的帐本。
有人阴阳怪气道:“驸马爷的产业也来竞标?这不是左手倒右手嘛!“
“这位兄台有所不知。“管事笑吟吟翻开《拍卖章程》,“第三页明写着"凡大明在册商号皆可参与"。“他手指在“开平银柜“的朱红大印上重重一按,四周顿时没了声响。
角落里,几个蒙古商人正围着通译急得跳脚:“怎么还不开始?“通译擦着汗解释:“主子稍安勿躁,听说驸马爷要亲自“话没说完,二楼突然传来丝竹声,所有人齐刷刷抬头——
珠帘后隐约可见欧阳伦斜倚的身影,他正把一粒金瓜子抛给唱曲的伶人。楼下顿时炸开了锅:
“快看!那就是发明铁路的驸马爷!“
“听说他去年光专利费就收了八十万两“
“嘘——他旁边是不是燕王府的人?“
突然,王铁锤满头大汗地从人群中挤出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二楼雅间。
他一边擦着额头的汗珠,一边躬身行礼:“驸马爷,您怎么亲自来了?下官这就安排您到主座“
欧阳伦懒洋洋地摆了摆手,又往嘴里扔了颗瓜子:“我就是来看个热闹,你该怎么拍就怎么拍。“他朝楼下努了努嘴,“瞧见没?那个穿紫袍的,是户部郭大人的心腹;旁边戴玉扳指的,是晋商商会的会长“
王铁锤顺着驸马的目光看去,腿肚子又开始打颤:“这这么多大人物“
“怕什么?“欧阳伦轻笑一声,突然压低声音,“记住,待会儿拍任何地块的时候,不管谁出价,出多高,你都给我拖上半刻钟,一句话不着急落锤就是!“
王铁锤一愣:“驸马爷的意思是“
欧阳伦没答话。
“下官明白了。”
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大明银柜的掌柜带着几个账房先生入场,每人手里都捧着沉甸甸的银票匣子。有人惊呼:“天爷!那怕不是得有上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