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之后,万象更新。
在当今天子毫不掩饰的威胁之下,各地州府县官顿时慌了手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大清查活动,力求将数目如实上报。
朱雄英翻阅着这些地方布政使上报的田地数目,再将其与先前逐一对比,却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为这些个官员敛财的本事感到赞叹。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不约而同地遇到一件难以解决的事情,那就是他们虽贵为一国之君,却对自己国家的田地数目没有确切的概念,说白了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为什么他们不清楚,难道不会派人去清查吗?
这个答案,在这古代,很是令人绝望。
田地数目都是百姓自己申报的,由地方官员审核统计,而后才递交给国家存档。
那么问题就来了,申报的田究竟是肥沃还是贫瘠,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每家每户究竟有没有人没来申报。
就这一条来看,别说皇帝了,就连地方官员自己都不清楚。
除此之外,丈量田地数目也是一个需要技术的技术活,而今又没有测量工具,全靠人力去衡量,加之会这项技术的专业人才又太少,费时费力却又不讨好,哪个县官老爷会揪着这田地数目不放?
并且地方县官员有限,根本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去审核田地数目,相反如若他们不辞辛劳地这么去做了,自然就会得罪地方士绅富商,无异于自讨苦吃,绝了前程。
或者说在很多地方州府,县官、士绅、富商本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利益好友,士绅富商隐瞒田地不报,将其视为自己攫取财富的根基,县官一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边心安理得地收受着贿赂,你好我好大家好,自己辖区内太平安宁,何乐而不为呢?
故而,对于田地这件事情,地方官员与平民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会弄虚作假,都会主动抵制,唯恐被皇帝陛下得知了自己手中的田地数目。
如此一来,地方官员不愿意清查,平民百姓不愿意上报,那么天下到底有多少田,都只是一个大概数,高坐龙椅的天子自然不得而知。
太祖爷在建立大明之后,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这才基本上丈量了全国的田地数目,以及做了一次人口普查,这对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国策,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徭役赋税的基础,还可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依据。
并且这项艰苦的清查工作,太祖爷并没有如先前帝王那般任用当地的官员核查田亩数目,而是任用了大量血气方刚的年轻监生,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合作,防止瞒报田亩数少交税。
对这些年轻监生而言,他们看重的不是眼前这点地上士绅贿赂巴结的蝇头小利,而是当朝天子提供的通天大道,故而这些愣头青他们不易被地主豪强所收买,如同地方官员那般隐瞒不报,使得洪武年间的田地数目可信度大大提高。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先帝即位,一心只想着与方孝孺、黄子澄这些蠢货推行各项仁政,废除太祖爷严苛,致使官员环境大大提高,失了警惕之心,贪腐之风随即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