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阁说道:“不存在的,我们慢工出细活,各位尽可以慢慢想。”
董丽霞苦笑道:“怕还真不行,我们背上还背着文化厅的任务呢,还是要抓紧,继续挖掘素材开脑洞吧。”
次日下午,等汉苗龙舟队到达匏瓜湖的时候,就见地上已经用木条木板钉出了两个龙船的形状。
旁边还摆着一个鼓,这是用来打点子用的。
焕邦叔腰上别着一个王婆婆教学用的小喇叭,带着耳麦:“今天开始练习动作,龙船是一个集体项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动作一致,力道大小,比不上动作一致重要!”
说完让两队人马进入龙船模型,开始一步步的分解动作。
东方叔和焕邦叔还在船帮边上牵起了麻绳,对每一个动作所应该达到的位置做了标定。
“一!”
众人做好姿势,两人拿着细竹棍子开始挑错。
“二!”
“大力你身体前倾不够,看看前面的人,诶,这才对了……”
“阿铜你的桨偏的自己不会看嘛?还有高度也不对……”
“三!”
“这次还可以……苗娃不要为了多划水就太靠后,你这样接下来还原动作做不利索,好,四!”
“好,五!还原……看,这就不对了吧?你们现在还是刚开始时候的动作吗?都想想!一个个平时不是都挺机灵的?抖包袱说笑话一个比一个来得,把那聪明劲儿用这上头啊倒是!好再来,一!”
结果一直到晚上九点,鼓点儿还是没有用上,近百人的动作要形成整齐划一的肌肉记忆,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一直操练到晚上九点,焕邦叔才说道:“知道自己有多差了不?要是真按照这速度划龙船,你们自己说是多慢?多慢?!就这都还不整齐呢!这眼看就只有一个月了,一天都不能耽搁啊,谁要是不请假就不来,我就去你们家里找老的理论!”
……
李君阁感觉自己好充实,每周只有四天处理集团事务,闲下来还要和艺术家们讨论剧目。
每天上午得去忘忧谷跟着石鹤老头练体操,下午又要去匏瓜湖练划船。
剩下三天上山,拍摄萌虎们的日常。
时间一转就进入了四月,五溪仙黄有的谢了,有的陆续变成了兰荪,碧波玉龙却又展开了它奇特的身姿。
李家沟的油菜花也逐渐开始谢了,结出了一个个嫩绿的菜籽荚。
药师叔乐得不行,听说今年的蜂蜜那真的叫大丰收。
草丛中的虫子开始多了起来,萤火虫海那里还保留着原生态,周围建起了小栏杆,现在又开始三三两两地出现萤火虫,晚间去那里的游客们也越来越多。
不过其它虫子就不那么受待见了,丁老开始组织人手,进行生物防治工程。
第八百四十三章汽锅鸡
这是一道滇州名菜,夹川人也爱吃,不过做得不多,跟多的选择是下饭馆。
李君阁家现在乌鸡,天麻,那都是上品中的上品,去老妈后院菜地边上蛮竹林中鸡围子里抓来一只刚开始生蛋的嫩乌鸡,洗剥干净后再砍成三厘米见方的小块。
将鸡块下开水锅氽烫,然后洗净挤干,去除多余的水分。
找来几块姜,切片,然后又找来几棵葱,切两段,用刀背拍松。
将鸡块码放进汽锅内,不超过汽锅的三分之二深度。
摆上葱姜,火腿片,适量鸡油改的薄片铺上去。
将汽锅盖好,把汽锅摆放到加满水的汤锅之上,用面糊将盖子边缘糊上,以免漏汽,再放到火上煮。
汽锅内切不可放水,所有的汤水最终都来自于蒸馏过程。
然后找来两个新鲜天麻,洗刷干净后切成薄片,再寻来
一点枸杞备用。
接下来熬鸡油,处理鸡杂。
汤锅的水开了,蒸汽开始通过汽锅中间的汽嘴将鸡逐渐蒸熟。
蒸馏过程中,由蒸馏产生的蒸馏水,会一点点通过盖子凝结滴入锅中,最后和乌鸡块一起形成滋味浓郁的鸡汤。
这时节的菜蔬,吃的是一个嫩气,李君阁在香港和唐建凯jack品尝粤菜的时候,对一道菜赞不绝口,当时找来大师傅教过,今天准备试着露一手。
其实这道菜非常简单,粤州几乎家家都会做,椒腐通菜。
通菜其实就是蜀州人叫的空心菜,藤藤菜,不过粤州人说啥都讲究一个口彩,比如猪舌头叫“猪猁”,通“诸利”;空心菜叫“通菜”,那就是和“通财”谐音了。
也是一方有趣的民俗习惯。
空心菜有两种种法,一种是水生的,一种是旱地生的。
水生的非常嫩,椒腐通菜一般用那个来做。
这是蜀州农家家家必种的菜蔬,李君阁家虽然搬进了大别墅,但是如果不让奶奶老爸老妈在后山开点地出来弄成菜园田地鸡棚子,他们早上起来就会手脚都找不到放处。
来到菜园,摘下新鲜的空心菜,几个灯笼红椒,又见野水芹长得实在好,也忍不住采了一把。
汽锅蒸了两个小时,老爸老妈带着艺术家们回来了,董丽霞头上还多了一个花冠,不知道是从哪个孩子手上要来的。
见到李君阁在厨房里边忙活,董丽霞笑道:“皮娃还能上灶呢?”
李君阁正拿着菜刀切腊肉,闻言笑道:“开玩笑,李家沟的男人,个个都是灶上主力,不过一般不做,得来客人做硬菜才下厨。”
奶奶说道:“孩子太忙了,可有时间没吃到皮娃做的饭了。”
李方玉说道:“你们先聊着,我有点灵感了,怎么把高腔山歌改得更动听,可还得伤点脑筋。”
李君阁笑道:“今天一道天麻汽锅鸡,就是给艺术家们补脑的,李老师还有半个小时开饭,到时候我们叫你。”
将汽锅的面糊去掉,揭开盖子,将葱姜拣去,只留其味逼腥,再挑去鸡油片,加入天麻片和枸杞,洒上盐,盖上盖子继续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