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还可以看出,两部《易经》,其文字结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都有相通相同之处,就是一条竹根之上的孪生竹笋,几乎可以说成是两族上古时期同一个先祖的直接证据。
伏羲,女娲,神农,皆出自东夷九黎,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传说,大多数也来源于此。
因此甚至可以进一步推论,当时九黎的人文传承,可能还超过了轩辕一族一些。
然而战争开始了,其后就是失败,逃亡,迁徙……
在迁徙的途中,大量的文卷资料无法携带,一步步丧失……
精神领袖的地位,被军事领袖替代。因为部族存亡,已经成了九黎一族当时最大的问题。
读书人跑不过士兵是当然之理……最后,大多数知识分子被干掉,文字消失,文化传承变得岌岌可危……
再后来,九黎之族,从一个大部落联盟,散布成一个个小村落,《九黎易》,从判定联邦大事的纲宪,沦落为乡间婚丧嫁娶的占卜指南。
因为失去了对《九黎易》有透彻理解的那部分人,再加上传承人的天资和水平,不足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那些让孔子都欣喜若狂的《易传》部分,和经中本身的卦象解释,也就是对《九黎易》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进行剖辨和解析的那部分,也逐渐消失了。
只留下了大纲,制图,而卦辞和系辞,只保留了乡民们能简单直接理解的那部分——吉,凶。
到这个地步,《九黎易》就彻底死了。
这部辉煌的巨著,如其在春秋时期翻译,或可备周详;在秦汉时期整理,或可全大略;在唐宋时期挽救,或可存筋骨。
等到清代再想起来,那就只剩一个皮囊了。
至于现代,呵呵呵……
丁老也叹息道:“太可惜了……千年文明泱泱,不知道多少好东西遗失在历史长河里边。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考古发现的微渺可能了……”
接下来整个观礼,李君阁就很郁闷,很失落,一点高兴不起来。
虽然祭台上牛头,猪头,祭礼成堆,很好地说明了今年悬天寨的富裕程度。可育爷爷却和李君阁一样,似乎也没有了庆典的欢愉,主祭领呼的时候,声音中充满了无限的悲壮和无奈:“太阳出来——乌云散开——祖公祖婆——期期来请哟——”
寨子里边男女老少举着各家的“奥兵”,齐声呼应,声音里边却全是重大庆典到来时的欢愉。
接下来,就是芦笙,鼓舞,游方了,整个广场上,游客和苗民,都陷入了一片狂欢的海洋。
还是阿音见到李君阁情绪不对,强行拉着他加入了鼓舞的行列。
鼓舞鼓舞,名同其实,李君阁跳着跳着,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
他也想开了,那么多的大学问家都不关心这些,原汁原味深入浅出的《论语》都没几个人读了,就老子一个农家乐老板在还这里替古人惋惜,我去特么的吧!
心里边一股匪性上来,那就没心没肺了,跳了个天昏地黑,回到阿音家里蒙头大睡。
第七百一十八章九卦易经
王美娴说道:“我觉得这狗就是白大它们的祖先,你看它的尾巴现在还立着呢!”
说完喊了一声:“对不对白大?”
白大正在门外跟一根扇子骨较劲,闻言抬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一阵乱点,白塔尾也随之乱摇。
一桌人都笑惨了,王美娴又说道:“
不过这故事有一个地方有毛病……”
育爷爷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奇地问道:“哪里有毛病?”
王美娴说道:“就是那个耇里啊!你看他只负责出主意,然后把什么事情都推给耇先和白大去做,自己就知道躲在后边!”
于是所有人就若有所思地看着李君阁。
李君阁端着酒杯都傻了,这熊孩子又暗施冷箭!
赧笑道:“这个……呵呵……人家耇里那是苗家的先祖……我是汉族……美娴你知道你皮叔是很老实的……”
一群人就翻白眼,老实个屁!美娴这故事没毛病,你面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耇里!
等到一顿饭吃完,大家还在喝酒,王美娴已经靠在育爷爷的怀里睡着了,另外一桌上,好几个脑袋也开始一点一点。
李君阁抱着王美娴,阿音牵着孩子们,送他们上床睡觉。
然后妮妈妈欧奶奶开始上绣楼去替阿音整装。
等到阿音再次下楼来,搞美术的几个完全惊呆了。
李君阁很满意这个效果,他第一次看到阿音盛装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
吴梅仙翻出数码相机就开始拍摄,对阿音说道:“阿音,一会你将上午摆祭品时候的动作穿着这身衣服再摆一下,太震撼了!”
李君阁笑道:“吴老师,到时候阿音头帕银饰要取下来放一边,那才是准备在祭祀完祖宗之后,收拾打扮去游方的少女形象。”
吴梅仙不由得赞道:“这个想法好!这就是功夫在诗外了!比师兄们那些想法靠谱!”
李君阁又说道:“阿音他们的衣服有很多说道的,每一处花纹都是他们的故事,这个就更不能画错了。”
吴梅仙都傻了:“故……故事?”
李君阁指着阿音的裙摆:“随便举个例子,你看阿音裙摆底部两条横道,上边那条黄色的叫黄水大河,下边那条青色的叫清水大河,意思是苗家先祖最先是迁徙过黄水大河,然后再迁徙过清水大河,呵呵呵,错乱不得……”
吴梅仙说道:“啊?这么浪漫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