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抱着怀里的小德新颠了颠,又低头亲了两口:“小德新快快长大唷,以后祖祖这见识,就等我们小德新来继承喽……”
吃过鸡汤冒饭,四人休息了一阵,又带着小准去看了老祖樱,然后小准说石头护栏现在不能修,等剧组到了连竹篱笆护栏都要拆掉,等镜头拍完,你们爱怎么整怎么整,现在就给我保留原味。
考察完老祖樱,几人重新上路。
阿音对梁慧丽笑道:“梁姐姐你心心念念,要盘鳌乡出几户民宿管理系统里排名前十的人家,我看君玄老哥这里肯定就是第一户,家里客人比先发展起来的李家沟还多,我觉得这个月起码是前五的水平。”
李君阁笑道:“君玄老哥是人才啊,可惜以前给拘在地里不得施展,现在年纪又大了。不过下河李家的经营理念他都清楚,你看给他一个小舞台,立马给你玩出花儿来,这就是有理论指导和没有理论指导的区别。”
下午骑行天气就有点热了,好在沿途溪谷众多,四人骑热了就溜下路边玩水,要不就跑山谷里接岩缝水摘野果编花环,总之有的是阴凉之处游玩,一直到太阳下山,这才回到李家沟。
吃过晚饭,四人又躺在敞坝里边看星星。
小准说道:“明天又要离开了,还得带着冰冰姐老段阿乐他们去浙江,那里有剑师恢复出了古法铸剑工艺,这个必须看看。”
李君阁大感兴趣:“这么厉害?含锡量的问题解决了?”
小准惊讶道:“靠!我还想着跟你得瑟一把呢!怎么你连这个都懂?!”
李君阁哈哈大笑:“教你一个乖,以后你尽管跟我嘚瑟电竞类,时尚类,音乐类,证券类,那是一嘚瑟一个准。至于你刚说这种,春秋《考工记》知道不?”
“里边光铜器制作的工匠就分了六种,所谓筑,冶,凫,栗,段,桃。也就是制刀,制戈戟箭镞,制钟鼎,制量器,制农具,制剑。分门别类,很细致的。”
“然后还介绍了金齐之法,所谓‘齐’,就是比例。书中说了,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斧斤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接下来依次是大刀,箭头,镜子,不同的青铜器物,使用的不同的配方。”
“总体说来,含锡越高,质地越坚硬细腻,不过同样也就越脆,而且含锡量一旦超过百分之十,难度就和之前譬若天壤。”
“这种土法配齐之术,已经失传,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含锡量达到了小百分之二十,被称为青铜制作工艺上的‘哥德巴赫猜想’。这问题已经被浙江剑师攻克了?我感兴趣的是这个。”
小准翻着白眼:“我特么一文艺工作者,又不是要做出真兵器来砍人,更不是要做出越王勾践剑那种神器,研究这么细干啥?我要的只是道具,道具你懂不懂?!”
李君阁重新躺回躺椅上:“切!没追求!”
小准怒道:“那要不然你跟我去绍兴!让剑师和你直接对话?”
李君阁说道:“算了,没时间,不过我跟你说,古人铸剑铜锡本就不纯,那时候的人没有提纯的手段,因此判断金属的成分纯度,肯定会从断料开始,依靠的只能是经验。”
第六百九十八章金齐之法
艺术家们档期很密,能抽出几天时间齐聚都已经非常难得了,接下来两天便是抓紧时间体验李家沟的山水氛围。
篾匠叔的老宅那里是剑庐所在,都不用大改,也要观摩。
女明星同李家沟老年女工团混在一起,学习针法;男明星则是去石头叔和篾匠叔那里,体验非遗传承人的创作。
干将莫邪和赤比的扮演者冰冰老段小古还翻出自己的摄影机,两天内和几位大师寸步不离,老段以石头叔为主,小古以篾匠叔和小石头为主,冰冰以洒洒和良子婶为主,观察他们的日常对话动作和表情,回去后还得翻出录影来揣摩。
李君阁则带着小准去盘鳌乡,阿音和梁慧丽陪同。
绿道已经修好,四个人骑着自行车沿盘鳌溪绿道一路上行,沿途考察合适的拍摄地点,顺便验收绿道。
现在的盘鳌溪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了,沿溪的老果树经过农大抢救,重新焕发出无尽的生机。沿路的鱼塘,土地,被改造成了花圃,湿地,间或点缀
着水车,磨坊,一路鸟语花香,蛙鸣阵阵。
沿途小二十处民宿,集团已经和村民签署了合同,已经整修完毕,正式纳入了民宿考评系统。
都是因地制宜重新打造,一半新一半旧,结合上小桥,茅门,竹篱,花田,还有池塘改造的水景,精心挑选的景观树木,与以前的纯农家实用性住宅已经大相径庭。
这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致。
小准看得开心不已:“这简直就是一步一景啊,下边还有宽阔的溪流,茂密的竹林,头顶每隔一两百米就是浓密的树荫,这些就是老梨树吧?那春天花开的时候来该是什么样?!”
梁慧丽说道:“溪边水退之后,会留出大片的滩地,根据农大专家的指点,我们将统一种植优良的牧草,作为李家沟集团的青储,同时也是景观,等到冬天我们会统一洒上菜籽,等油菜花开的时节,正是这些老梨树的盛花期,那时候来,才叫一个漂亮!”
李君阁说道:“只可惜盘鳌溪的牧草达不到富硒标准,要不然我都不用从国外引进豆粕之类了。”
阿音笑道:“老天爷已经够眷顾我们了,二皮你别不知足,趁天还没热赶紧赶路吧,到祖樱居歇息后,还得从生物防治带骑回去。”
是的,这就是李家沟绿道大环线。从游客中心开始,经过李家沟,盘鳌乡,沿盘鳌溪到祖樱居,然后从生物防治带沿着碧峰山脚往回走,最后重新回到游客中心。
全程要走完的话得七十多里,类似一个大钝角的等腰三角形。
不过中间有一些小路纵横,游客如果骑不了这么远,可以走近道提前返回。
现在绿道刚刚修出来,知道的游客不多,风景也刚刚起来,不是最美的时候,路上主要都是一些自行车爱好者,喜欢自己给自己找虐的那种。
好些都是一群人相约而行,自行车上还带着锅子,烧烤架,帐篷,这明显是准备骑到碧峰山脚下,找一处山谷野营露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