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完毕,李君阁领着众人,拉着食材去山脚。
山脚四个大灶一个炖起了大骨汤,海带丝和萝卜丝切的细细的,另外三个烧起了开水,一旁的芭蕉叶上摞着一堆的大蒸笼,旁边是临时钉起来的操作台。
周围插着几个大火把作为照明。
老妈李君阁开始负责将材料从大袋子里倒进大盆,淋上油,放上调料开始和馅。
二堂嫂和王婆婆开始揪剂子。
哥大学子们开始在林婆婆的指挥教学下做猪儿粑。
这东西看着简单其实有点小难度,只能捏拍不能搓揉,要做得好看,也得花点功夫。
所以中间也出现不少的问题,智商高手脚笨的不是一个两个。
一通忙乱后,天色蒙蒙亮了,村子周围的一些柴山上响起了鞭炮声,那是各家各户在祭祖扫墓了。
将大蒸笼放到锅上不久,村头路口开始出现人影,这是早早前来准备搭手帮忙的。
乡亲们的地都收归集团,人人今天心里都觉得空落落的,虽然自家别墅这几天正在封顶,不是一般的辛苦繁忙,可今天还是不约而同的来到山脚看开秧。
妮妈妈他们也来了,苗汉两家插秧队今年是主力,然后就是跟着过来看热闹的早起游客。
山上山下开秧都有一套规矩,不过山下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除了祭祀稷神,开秧歌都只剩得一首:“扯动的秧子夜夜长,长大的女子想嫁郎。指望着一年无病灾哟,娃儿上个好学堂……”
其实“开秧门”准确说是从起秧开始,就是将秧苗从苗床上起起来捆扎好算是第一步,后边放篮子里移入稻田插秧只是后续。
不过今年水稻旱育秧技术取得成功,这前半套就没了。
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
李家沟集团总裁李君阁先生德高望重,这祭祀稷神的活当然得他来。
药师叔过来选定方位,李君阁将猪头腊肉供上,香纸烧完,鞠了三个躬再直起身来,堂堂大总裁就不知道后续了。
好在山上的开秧歌还剩得多,妮妈妈她们清亮的歌声随即响起,倒也惹来满堂彩。
然后就见林昭和吴志刚开着皮卡过来了,车上都是一块块的塑胶秧床,上面是壮实的稻苗。
李君阁叫过粽粑,两人一人一边抓着一口大蒸笼的提手,高喝一声:“开……喽!”
蒸汽弥漫中,一格大蒸格被拎到了操作台上,打开笼盖,一个个白生生胖乎乎的猪儿粑站在里边。
鞭炮欢呼与掌声同时响起,李家沟新一年的春播,开始了!
第六百三十五章开秧
船到李家沟,李君阁本来要给一行人安排到民宿,可孟所长一见两艘趸船就满意极了,坚决不去民宿。
只让李君阁将趸船收拾出来,水产研究所一行人住趸船,再调几条船过来,水上来去反而更加方便。
趸船本来就还承担这部分游客中心仓库的功能,在二楼也有舱室,收拾成几个双人间问题倒是不大。
于是又给凡梅嫂子打电话,让她过来布置收拾,自己领着他们上电瓶车。
直到现在孟所长才将目光转到了风景上:“皮娃你这里比天鹅洲还漂亮啊!难怪你急匆匆的回来!”
李君阁翻着白眼:“明明是你赶我们回来的好不好?!再说孟老你这也太后知后觉了吧?从盘鳌乡古建筑群开始就算进入景区了……”
孟所长呵呵笑着摆手:“一路上看着鱼星估密度去了,眼睛就没往岸上瞧!”
车到久长居,梁慧丽和阿音,吴志秋,苗娃王良厚已经等在了那里,见李君阁领着众人到
来,连忙上来迎接。
苗娃王良厚众人都认识,一听介绍俩大美女一个是乡长一个是村长,还有个年轻人是农业局副局长,反让研究所众人吃了一惊。
席间苗娃给各位介绍了五溪河的水文气候状况,梁慧丽介绍了盘鳌溪生态恢复计划,阿音介绍了大鱼榜鱼类种群调查情况,吴志秋介绍了农业开发区情况,王良厚介绍了水产研究室的建设情况。
还真都不是陪吃陪喝的,人人手上一摊子事,都跟渔业有关系。
孟所长随意问了几个问题,都有人接着,有的还有其他人补充,心底更加满意,这个基础,可比当年自己单打独斗建天鹅洲水产研究基地强了不下百倍。
饭后李君阁又带着众人一起前往忘忧谷农业基地总部,一路介绍乡村建设,农业基地规划。
车进忘忧谷,景色又是一变,花草如荫,果木成林,清水环绕,一个个池塘分布其间,完全就是一个怡人的公园。
车在一个不锈钢和玻璃结构的圆面包状建筑前停了下来,一打听这居然是一个猪场,一行人更是啧啧称奇。
来到恒温亲鱼池边上,农大二老也在那里等着了,一看到池里的吉罗鱼,孟所长一行人更是错不开眼睛。
池中的老绿水已经被替换成了新水,这是为了刺激亲鱼性发育充分。
吉罗鱼已经和刚来的时候大不相同了,泰国那边估计是抓的野生种,刚到李家沟的时候也就一公斤左右,经过苗娃的精心养育和李君阁的偶尔作弊,现在却已经发育到了小两公斤。
性成熟后的吉罗鱼颜色发生了蜕变,身上的鳞片根部还是灰绿色,但是越向外围越发艳丽,成为了一种淡紫红色。
再配上本就红艳的鱼鳍和尾部,已经可以列入观赏鱼的行列了。
孟所长搓着手道:“太漂亮了,泰国人还是挺大方的嘛!”
李君阁笑道:“大方啥啊,这是被我们养成这样的,光前期驯化,调整饮食就花了不少功夫,原来都是抓的野生鱼来糊弄我们!”
孟所长看着鱼池边上大玻璃开间房屋,伸手一指说道:“那里就是工作间?呵呵,好久没有亲自上手了,今天我也和你们一起过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