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正好闲得无事,一行人就答应跟着李君阁和阿音往村子里看看。
进厨房叫小准,结果这娃正在厨房里做眉做眼假装要洗碗。
李君阁一把揪着后领子:“不会洗就别装了!赶紧把摄影机带上,这个年的民俗纪录片还得靠你呢!建德叔,这小子我拎走了啊,秋丫头,一起吧,去看看王婆婆搞出什么花儿来!”
跟王婆婆相约的见面地点是祠堂,绕过照壁,李君阁不由得冒了一句:“靠!”
祠堂现在成了临时的新年民俗活动物资存放地,大鼓,大锣,大镲,连枪,腰鼓,花船,高跷腿儿,狮子,笑头和尚大脑壳,大蒲扇……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最吸引人的,是两条巨龙。
先是巨大的龙头和一截弯曲的龙颈,拿粗竹竿穿着立在那里,头角峥嵘,须发贲张,金角银牙,眼睛鼓出,鳃边云纹密布,整体雄丽非凡。
眼睛瞳孔处还是两个小玻璃镜片,可以自由转动,简直活灵活现。
舌头从满是獠牙的龙嘴里伸出来,舌尖翘起,大嘴中虚含着一个小绣球,风一吹还呼噜噜直转。
整个龙头是竹丝编出架子,上面蒙上女红镶接的各色彩绸绣画,华贵威武。
这龙头不算竹竿,自身高度就有近两米,光头部直径就差不多一米二三,相当巨大了。
龙颈后边是长长的彩绸龙身,龙身上仅每片鳞甲都画有四层,外三层是金银白,再加上龙鳞底色。
背上还有锯状的金鳍,顺着龙背一铺十几米。
每隔一段,就是一个竹编的稀眼筒子,安放在龙身里边,一根粗竹竿伸出来,方便舞龙人持握。
整个龙身做工考究,后边还有一个盘曲的龙尾,工艺与龙头一样,也是一段弯曲的龙尾串在粗竹竿上,尾端是一个巨大散开的尾巴。
两条巨龙,一赤一苍,如同守护着祠堂的千年神兽。
嘉州四老一看就挪不开眼了:“这太精美了……完全就是艺术品啊……”
哥大五人组正围着双龙拿单反咔嚓咔嚓猛拍,王婆婆正在旁边给他们讲解风俗习惯以及龙身上的各种花色讲究。
见到一行人过来,王婆婆说道:“皮娃,看看这俩龙怎样?”
李君阁赞叹到:“王婆婆,这……这简直整大发了啊!这还是乡下龙灯吗?我觉得都可以送去参加工美百花奖了。哟,连睫毛都有?!”
王婆婆得意地说道:“这是老石头的图样,篾匠的竹艺,村里娘们儿的女红,拿得出手吧?”
李君阁说道:“这也太拿得出手了,从没见过这么精美巨大的龙灯!等等我试一下这龙头有多重。”
抓住龙头下的竹竿往上顶了顶,龙头顿时须发招摇眼珠乱看,嘴里的舌头抖动,绣球也疯转起来,吓得嘉州四老和阿音秋丫头都往后踉跄了两步:“唉嘛!活过来了!”
李君阁吐了吐舌头:“这龙头不得上五十斤!村里除了我,万大力,苗娃,怕是没几个能耍得起来哟!”
第五百八十五章大龙灯
等李君阁把几道菜做好,二准已经摆好碗筷,添好饭了。
奶奶还扶着门看外边,说道:“你爸妈这几天天中午都没回家,忙着给乡亲们搬家呢,今年过年百户人家肯定都得请,这转转宴怎么排得过来哟?”
李君阁说道:“估计他们也没时间排转转宴了,一个星期熟悉自己的新家,然后就要开始对外接待了。e……到时候搞个千人百家宴还更具操作性……娃子们怎么还没回来?”
奶奶笑道:“转眼就进腊月二十三,杀猪杀得早的都已经开干了,你还怕他们饿着?指不定今天就在哪家喝庖猪汤呢!”
李君阁说道:“那我们就自己先吃,小准都等不得了!”
四人坐下开饭,李君阁拿出另一个盆子,将已经凉透的豆豉鱼扣上一翻过来,揭开盆底,底部被油泡着的小鱼翻到了上面,卖相立马就不一样了。
李君阁又找来一个中号盘子,将小鱼夹一些到盘子里,上面堆上些豆豉,淋上些盆子里的油,端上桌开吃。
小准已经往自家米饭下边埋了几块腊肉香肠烫着,又给奶奶和阿音夹菜。
李君阁将盘子放下说道:“哟,小准还学会礼数了!”
小准说道:“那是,入乡随俗呢!”
李君阁笑道:“就是只学了一半,虽然是饭桌上的礼数没错,但这是主人家的给客人布菜的礼数,你到我家来,当奶奶是客还是当阿音是客?”
小准张了张嘴:“啊?我这是跟秋丫头爸妈学的……”
李君阁端起饭碗,筷子捞着炝炒白菜苔猛造,刨了半碗才说道:“秋丫头家的年猪杀了没?”
小准兴奋地道:“杀了,两百多斤,我第一次看杀猪,好刺激!”
李君阁直撇嘴:“城里娃太可怜了……”
突然想起一个事情,转头对阿音说道:“阿音,苗寨恢复民俗活动的时候,像椎牛这种项目还是别展示了,城里人矫情,怕他们接受不了,就用草牛和牛肉代替吧。”
阿音点头应是。
李君阁又转头对奶奶说道:“奶奶,今年又从头忙到尾,都没时间养猪,你又该说没年味儿了。”
奶奶说道:“你大伯说是后天放倒两口,一口给我们送来。对了,你姑姑他们,外公他们,再忙该走的礼节也要走到,听到没?”
李君阁说道:“走肯定是要走到的,不过怎么都要三十以后了,对了,外公在李家沟到盘鳌乡路上也设了个点,以后外婆和表嫂肯定要来这边守店,你们经常都能见着。”
奶奶说道:“是吗?那可太好了,那素芬指定最高兴了!”
小准一顿饭吃了两个冒尖的二碗,又喝了一碗米汤,说道:“这白菜苔绝对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白菜苔,蜀都的又绵又软,不鲜不甜也不脆,跟这里的没法比。”
李君阁笑道:“这个没办法,只能人来就菜,没法拿菜就人,路上就消耗掉不少的养分水分,要再搁菜市场小贩手里卖个两三天,估计大呆见着都嫌弃!”
既然知道了嘉州四老来了,李君阁就不能先直接去找王婆婆,挑了一小盆豆豉鱼给二准端着说道:“这东西跟冷吃兔一样,半月都不会坏,早上夹馒头下稀饭都不错,看你吃得香,给你挑一盆带上。”
小准高兴得不行:“秋丫头应该也喜欢。”
李君阁突然冒出一句:“秋丫头爸妈对你满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