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上这次为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演出,刘锦云心中便兴到了请林朝阳出山,写出话剧的心思。
林朝阳在大众之中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小说家,可刘锦云是编剧出身,深知林朝阳在戏剧创作领域的实力。
人家当年玩票写出了《天下第一楼》,虽然后来没有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下去,可之后参与的一些电影剧本创作,哪个不是叫好又叫座,堪称经典。
因而刘锦云对于林朝阳的实力有着绝对的信心,相信只要他肯出手,一定会让人艺的剧目再次轰动京城。
他知道到了林朝阳现在的段位,名、利都不缺,必须得动之以情。
今天跑到小六部口胡同,一诉苦就是两个多小时,总结起来就俩字——卖惨。
“话剧行当不景气,大家确实都不容易。”
“可不是嘛,您能理解我们就好。这些年啊,我们人艺最头疼的就是剧本。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可现在的情况是影视行业虹吸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年富力强的同志,人家得养家糊口啊,我们也不能硬拦着不让人家发财。
老同志们高风亮节,还在坚守,可毕竟年纪大了,创作精力大幅下降,很难出好本子。
新人倒是也有,可都是小年轻,撑不起来场面啊。”
刘锦云满脸愁苦,仿佛人艺下顿饭就揭不开锅了。
“当年能碰上《天下第一楼》,实在是我们人艺的运气,这部话剧可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人艺观众评价最好的剧目了。
即便是放在我们人艺的历史当中来看,也是数得着的经典。”
面对着刘锦云略显肉麻的恭维,林朝阳连连谦虚了两句。
这个时候刘锦云见铺垫的差不多了,终于开口说道:“我这次来,就是厚着脸皮想跟您约个稿,为我们人艺写个剧本,给我们壮壮声势!”
“唔……”
听着刘锦云的话,林朝阳面露沉吟,这个要求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见他似乎有所犹豫,刘锦云心头一紧,还以为林朝阳是不愿接受邀请。
他也知道人艺来请林朝阳写剧本,确实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回馈,说是空口套白狼也不为过,人家能不能答应,完全是看个人情怀。
就在刘锦云内心忐忑之际,林朝阳开了口。
“写个剧本倒是没问题。”
听到这话,刘锦云如释重负,脸上不由自主的流露出笑容。
“那可太好了!朝阳同志,我代表我们全院的同志向您表示感谢。”
林朝阳拦住他过于热情的感谢,他之所以答应刘锦云,一是上回在燕大的演出人艺确实没少费力气,林朝阳这人向来是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
二是他的新书距离动笔可能还要一段时间,玩玩票写个剧本就当是保持创作手感了。
他又问刘锦云:“在内容方面,你们人艺有什么要求吗?”
刘锦云立马摇头,“没有没有,您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我们完全配合。”
林朝阳思忖片刻,以商量的口吻问道:“我以前写过一部小说叫《父亲》,不知道刘院长看过没有?”
“看过,那部小说感人至深啊。您的意思是把《父亲》这部小说改编成话剧?”
林朝阳点了点头,“《父亲》故事发生在几个交叠的固定空间内,故事结构很适合改编成话剧。”
刘锦云回想着小说的情节内容,《父亲》的结构和情节设定跟话剧舞台确实高度匹配。
他唯一遗憾的是,林朝阳不是新创作一部话剧,如果是新创作的话剧,轰动效应可能会更大一些。
但随即刘锦云又放平了心态,能请动林朝阳出面做这样一出改编剧目已经足够让人艺大大的出一把风头了。
想到这里,他再三向林朝阳表示感谢,然后又谈论了些细节问题。
两人说好,由林朝阳先列出剧本的提纲,然后经由人艺艺委会审核,待通过之后就开始剧本的具体创作。
最后说起稿费,刘锦云面露难色,他倒不是想白嫖,而是知道林朝阳不差钱,人艺的稿酬标准在人家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呵呵,稿费就算了。我看不如这样,以后你们人艺要是有新剧目公演,就给我送两张票来,就当做是稿费了。”
听着林朝阳的方案,刘锦云心存感激,知道林朝阳这是给他台阶下。
“谢谢朝阳同志的体谅。”
送走了刘锦云,林朝阳冲等了好一段时间的陶希武招了招手。
“找我有事?”
“没什么大事。我们那片子筹备的差不多了,这两天演员都找好了,来请您过过目。”
林朝阳扫了一眼演员名单,陶希武做的很细心,名单上还有每个演员的简历和照片,厚厚的一摞。
“这种事你们自己做主就行了。”
见林朝阳真是不想管剧组的事,陶希武便收起了演员名单。
林朝阳见他蔫儿了吧唧的,问:“怎么着?第一回当导演,累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