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先是被陶玉墨带着去美国玩了一圈,又在世界各地闲逛,期间替泡泡玛特拍了一张出圈神图,炒了一波存在感。
「已经一年多了。」张曼玉幽幽的说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林朝阳感叹了一句,问:「回来以后还打算干嘛?炒股吗?」
张曼玉的脸色顿时涨红,眼神里尽是愤怒。
陶玉书笑着说道,「她是打算回来演戏了。」
「哦。」林朝阳点了点头,「看来是钱快花完了。」
张曼玉继续怒目而视。
陶玉书说:「好了,你就别逗她了。」
闻听此言,张曼玉垮上陶玉书的胳膊,眉毛得意的扬起。
用表情告诉林朝阳,看到没有,姐姐最疼我!
林朝阳逗张曼玉,乐趣跟逗猫差不多,玩笑过后,张曼玉又腻在陶玉书身边。
她一个金像丶金马丶柏林三料影后,想要复出自然不愁没戏可拍,陈可辛的新片《甜蜜蜜》打算找她做女主角,她却有些犹豫。
对于现在的张曼玉来说,香江这片市场已经很难满足她的需要了,她有心想到好莱坞闯一闯。
守着陶玉书这么一条「捷径」,她自然不会去外面自讨苦吃。
她相中了李安正在筹备的电影《冰风暴》的女主角,想以此片冲击一下好莱坞。
《冰风暴》改编自美国作家里克·穆迪的同名小说,讲的是七十年代美国康州两个家庭在平庸中走向混乱,在经历了一场冰风暴后他们重新审视家庭和自我,最终回归平静的故事。
小说是电影的美国中产视角和美式价值观,张曼玉想要电影中埃琳娜·胡德这个角色,有原著的影响力在,把一个白人换成华裔,多少有些突兀。
林氏影业不是迪士尼。
陶玉书说:「那个角色不适合你。程龙的新片马上要开拍了,你去演个女主角吧。」
「我跟他聊过,新片女主角戏份很少,完全的花瓶。」
陶玉书轻叹道:「那就演吴宇森的新片,先混个脸熟嘛,等过段时间我让人挑两个合适的剧本给你。」
「真的?太好了!」张曼玉闻言雀跃不已,搂着陶玉书贴贴。
然后她又问陶玉书,「吴宇森的新片是什么类型的?」
《终极标靶》《断箭》连续两部电影大卖,吴宇森在好莱坞名声鹊起。新片《变脸》
投资近8000万美元,妥妥a级大制作。
陶玉书简单讲了故事梗概,张曼玉觉得故事十分新颖,唯一的遗憾是这戏是双雄争霸,女主角没什么存在感。
「电影什么时候开拍?」
「回头你联系乔吧,这部片子的筹备情况我没太关注。」
「潜规则」成功,张曼玉满心欢喜的离开了深水湾道。
过了两天,张曼玉突然登上了头条。
最近半年来迅速崛起的《苹果日报》上登出了她夜晚出入林宅的照片,标题更是深谱博人眼球的道理。
【独家直撃】《曼玉夜闯深水豪宅,林太亲迎姐妹相称》。
香江娱乐报刊历来以格调低而闻名,《苹果日报》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下限。
今年6月《苹果日报》创刊,老板黎鸡英宣称将投资10亿元办这份走大众化路线的《苹果日报》。
高新挖角,大造声势,出版前两三个月仅gg宣传费用就投入了数千万港元,在报纸出版后为了销量大搞减价头。
近年来香江中文报纸在报业公会和各家老板的默契下,已经统一了售价,自94年10月起调为每份5元后,售价就没变过。
结果《苹果日报》上市后,却定了个2元的补贴零售价格。
不仅如此,在报贩方面,每售出一份报纸,总代理可以赚1元,零售商赚45元。
综合来看,《苹果日报》每份报纸成本高达7元,上市第一个月光是卖报亏损就达到了6000万港元。
如此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自然引得同行愤恨。
除了撒钱补贴,《苹果日报》在报导内容上也毫无底线,主打「腥腹色」新闻博眼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7月份,《苹果日报》的狗仔跟踪偷拍张国荣,曝光其存款记录丶
同性好友工作单位等各种隐私信息。
另外《苹果日报》还设置了「豪情夜生活」风月版面,记者通过探访香港的各种风月场所,在报纸上告诉读者,哪里的x工作者比较漂亮丶服务品质如何丶价钱多少丶怎么找她们·—·
但也正式凭借着这些毫无节操的操作,《苹果日报》成功在短期内于香江报业这片红海之中站稳了脚跟。
面对《苹果日报》这种以本伤人的做法,东方报业率先出击,其家族本身就有涉h背景,先是围堵了《苹果日报》办公室,后又号召报业公会抵制《苹果日报》的减价行为。
可惜收效甚微,无奈之下有多家报纸跟进,一改惯例,头版不卖gg,以出血的方式进行补贴促销。
《东方日报》借口28周年报庆,送出4套单元房及礼品共值1000万元;《新报》送出10辆万事达汽车;《成报》定期送给读者购物券众多报社加入减价战,香江报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恶性竞争之中。
减价战持续半年时间,截至12月末,先后有《电视日报》《快报》等4家报纸丶3家杂志被迫宣布破产倒闭,竞争之惨烈史无前例。
可尽管如此,在《苹果日报》创刊半年后,各大报销量还是出现了大幅下降。
《东方日报》日销量从近401万份降至344万份,《成报》从187万份降至145万份,《新报》从128万份降至10万份在众多报纸当中的遭受减价潮影响时,明报企业也没有幸免。
《天天日报》从194万份降至152万份,《明报》215万份降至19万份,看起来损失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