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吧,芦安,收起你那莫名其妙的高傲。看看你们纽约,现在除了堵车和流浪汉还有什么?”
出身洛杉矶的发行人员皮特看不惯芦安·瓦尔特,毫不留情的回敬他。
两人你来我往的互相挖苦了几句,朱迪斯·琼斯说道:“行了。你们俩吃完饭了,不如去给林送点吃的,他一上午就喝了点水。”
“我给他送,他也没空吃啊!”
芦安·瓦尔特朝被读者围得死死的林朝阳那里看过去,“皮特,你们洛杉矶人可真爱凑热闹!”
皮特:尼玛!
几人说着话的时候,林朝阳仍在卖力的签着名字,一个上午没休息过,他记不得自己签了多少本书。
反正现在他两眼发花,嘴唇干裂,肩膀酸疼,手指沉重,感觉比码了两万字都累。
一想到接下来几天都将是这样水深火热般的生活,林朝阳就感觉到绝望。
小说太受欢迎了,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他正暗暗抱怨的时候,一半削好了皮的苹果递到桌上,温柔的声音响在耳边,“累了就歇歇吧,吃点东西。”
他抬头看了一眼陶玉书,“算了,再坚持坚持吧,一顿不吃又饿不着。”
“嗯。”
见他坚持,陶玉书没也说什么,顺从的退到了一边,眼神中即有心疼,又有自豪。
心疼的是丈夫的劳累,自豪的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丈夫竟然有如此大的号召力。
想着想着,她的眼眸忍不住朝书店外的“长龙”看过去。
白、黄、黑、棕,作为移民国家,美国的人口成分驳杂,书店外的读者队伍仿佛就像是美国社会的微缩形态。
看着这些读者宁愿顶着洛杉矶热辣的阳光也甘愿排队,陶玉书的内心被浓浓的骄傲充斥着。
这些年来她在商场不断取得胜利,经常也会陶醉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但那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远不如这一刻的感受。
陶玉书甚至忍不住想到了百年之后,到那时候有谁会记得什么林氏、明报啊!
可丈夫的那些作品和他的名字却可能被人们永远铭记。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小说也许算不得经国之大业,但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何尝不是一种不朽的伟大呢?
时间一晃到了傍晚,夕阳沉沉,霞光满天,弗罗曼书店门前人流渐少。
林朝阳提着已经酸疼难耐的膀子,勉力为读者签名。
这一天下来,他至少签了上千本书,在今天来的读者当中有不少人都是他的忠实读者,很多人拿了不止一本书让他签。
对这样的要求,林朝阳自然无法拒绝,但也因此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谢谢!林先生,我和我太太都非常喜欢《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部小说,听说它是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
“是的,主人公的真实名字叫作罗恩·伍德鲁夫。”
“看了您的这部小说,除了阅读上的享受,也让我们对hiv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除了很多因为未知而产生的恐惧。”
“能让你们对这样的疾病多一些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我的荣幸。”
签好了两本书,面前的金发中年男人跟林朝阳攀谈了几句,这样的情形在这一天时间里不断重复发生。
读者就是上帝,林朝阳主打的就是个热情服务。
又送走了十几个热心读者,见队伍仅剩下几个人,他不由得松了口气,总算是可以休息了。
心情轻松下来,林朝阳签名的动作都快了不少,没过几分钟,终于只剩下最后一个读者。
林朝阳特地写了一段祝福语送给眼前的小伙子,打算做个完美的收尾,恰好在这个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棕发女郎挎着一只大购物袋,匆匆跑进了书店。
“女士,你的时间掐的可真好!”林朝阳停下拧笔帽的动作,和棕发女郎开了个玩笑。
“谢谢,真是幸运的一天!”
棕发女郎笑容灿烂,将大购物袋里的书全都掏了出来。
“你是把家里的书房都搬空了吗?”
书店里就剩下这一位读者,林朝阳也不着急了,跟棕发女郎聊起了天。
“我父亲是您的忠实读者,这些书都是他的收藏。”
林朝阳翻看着书,发现里面不仅有他在美国出版的书,还有在别的国家出版的,法文版《楚门的世界》、德文版《渡舟记》……里面甚至有日文版《闯关东》。
“看来你父亲很喜欢旅行和读书,请替我转达我对他的感谢。”
“谢谢,他会开心的!”
棕发女郎的眼中藏着几份悲伤,林朝阳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