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林朝阳正想回绝,朱迪斯·琼斯又说道:「林,难道你不想让美国的民众多了解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吗?」
她这句话打在了林朝阳的七寸上,见林朝阳果然开始面露迟疑,朱迪斯·琼斯眼中闪过得意。
从刚才林朝阳的一举一动之中,她不难看出林朝阳对中国饮食文化的骄傲。
骄傲就好,我这一句,你该如何应对?
「朱迪斯说的没错。林,这是个传播你们中国饮食文化的好机会。」戈特利布也跟着添了一把柴。
其他人看着这种情况饶有兴致,要知道在《纽约客》上发文章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大家倒不认为以林朝阳的名气和实力这是件多么荣耀的事,但戈特利布说的可是个人专栏,这就要珍稀多了。
《纽约客》的专栏代表不了作家多受欢迎,但一定能代表作家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度,只有某个领域享有盛誉的作家、记者和研究者才拥有在上面发表专栏的资格。
正在林朝阳犹豫的时候,杰森·爱泼斯坦也劝道:「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对你来说也是个新的尝试。」
林朝阳看了一眼爱泼斯坦,因为跟兰登书屋的合作关系,他和爱泼斯坦的关系显然要亲近一些。
本来他已经动摇了,见爱泼斯坦也如此劝说,他便借坡下驴,笑着说道:
「好!既然诸位这么相信我,那我就尝试尝试。」
戈特利布笑得十分开心,「林,你做了个明智的选择!」
爱泼斯坦一脸调侃之色,「在《纽约客》发专栏,朱迪斯负责出版。林,你这个待遇在此之前还没人享受过。」
「荣幸之至。」林朝阳说。
戈特利布和朱迪斯·琼斯略显自矜,两人刚才劝说林朝阳时毫无架子,那是因为被林朝阳的才华所折服。
面对一般的作家,他们可没这么好说话。
说笑之间,晚餐就绪,众人落座进餐。
顺着刚才的话题,朱迪斯·琼斯跟林朝阳请教了一些关于中餐的问题。
「朱迪斯,其实很多人对中餐有个很大的误区,他们习惯于按照国家来将饮食划分,这对于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这样的划分对中餐并不适用。」
「为什么?」
「我们说饮食,它实际上某一区域、某一群人自古以来逐渐养成的生活方式。
中国幅员辽阔,东部沿海、西部高原,北方平原、南方多山,还有盆地、沙漠戈壁、丘陵不同的地形,东北部靠近北寒带,南部却接近热带。
如此巨大的经纬度跨度,不仅造就了中国不同一般国家的民族多样性,也造就了各地完全异的饮食习惯。
比如我的家乡东北三省,那里地处寒冷,饮食风格略显粗犷,调味重油重盐。因为在漫长的冬季里,人们必须要以此来保证体力。
川渝一带以辣闻名,因为那地方雨水多、气温高,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有效帮助人们驱寒祛湿。当然,这个是中医里的概念···
所以说,许多人以国家的形式来总结和归纳中餐,往往不得其法,原因就在这里。
我认为更准确的方式是以省份,或者是区域来划分。
比如东北的平原地区以及内蒙古东部,这几个地方饮食习惯相近,就被划分出了辽菜这个独特的饮食系统——”
说起中国的饮食文化,林朝阳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听得在场众人一愣一愣的,没想到中国人的饮食系统如此复杂。
「有意思!」
当林朝阳的讲解告一段落,戈特利布赞了一句。
对于林朝阳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了今晚聚会的主角,大家也并不介意。
在场的都属于典型的左派知识分子,倡导反对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强调个人自由和多元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因此对于林朝阳所阐述的这些饮食理念和文化并不排斥,反而十分欣赏。
他们的性格和喜好也是《纽约客》这份杂志的读者群的一个缩影。
今天的聚会有好几位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同志,精力远不如年轻人旺盛,到晚上九点聚会便散了。
临走之前,戈特利布不忘叮嘱林朝阳早点写两篇稿子先交上来,他好推进专栏的事。
林朝阳应了一句之后告辞。
杰森·爱泼斯坦主动和林朝阳走到一起,等走出戈特利布家的院子后,他才张开了口。
「林,你会不会觉得戈特利布邀请你写专栏这件事有点突兀?」
看来爱泼斯坦是了解些内幕,林朝阳点了点头,说:「是有点。」
杰森·爱泼斯坦叹了口气,说道:「他也是没办法————”
1985年萨缪尔·纽豪斯入主《纽约客》,出于商业目的对杂志内容进行了不少调整,一度导致《纽约客》在读者和广告商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