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72章 诗雄岑参
第(4/4)页

“此后他一直客居成都,尽管被罢了官,岑参也留存一丝希望。”

“但直到大历四年秋,朝廷也没有起用他。”

“大历四年十二月,裴冕寿终正寝了,岑参为他作了挽歌。”

“大约在这年年底,岑参在寂寞中于成都去世,客死他乡。”

辛弃疾:诗中之奇才岑参,风格奇峭,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别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出征而作的七言歌行,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表现了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及对战斗必胜的坚定信心。

诗的第一联写出征的自然环境,以君不见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走马川是今新疆境内的一条河流,紧靠着雪海边缘,即天山山脉。

诗人用平沙莽莽黄入天来形容沙漠的广阔无垠,与雪山相映成趣。

第二联写轮台地区的风沙景象,轮台是今新疆轮台县,在走马川西南。

诗人用风夜吼来形容风声的惊人,用一川碎石大如斗来形容石块的巨大,随风满地石乱走来形容风沙的凶猛。

这两联通过对比和夸张,写出了边塞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艰险,为后面写军旅生活和战斗情景做了铺垫。

诗的第二联写敌我双方的对峙情况,以及汉家大将出征的决心。

匈奴是唐代西北边境上的一个游牧民族,经常侵扰中原。

金山是今新疆阿尔泰山,在匈奴居住地附近。

诗人用匈奴草黄马正肥来形容匈奴人生活富足,金山西见烟尘飞来形容匈奴人骑兵扰乱边境。

汉家大将西出师一句表明了唐朝对匈奴人的反击态度,也显示了诗人对封常清将军的敬佩之情。

这三句通过对比和排比,写出了敌我双方的对立和冲突,为后面写战斗气氛做了铺垫。

诗的第三联写封常清将军率领士兵行军作战的情景。

将军身穿金甲,昼夜不脱,显示了他的忠勇和坚毅。

半夜军行戈相拨一句写出了行军作战的艰苦,风头如刀面如割一句写出了风沙刮脸的疼痛。

这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写出了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诗的第四联继续写封常清将军率领士兵行军作战的情景,但从马匹和檄文的角度来写。

马毛带雪,汗气蒸腾,写出了马匹奔跑的劳累。

五花连钱旋作冰一句写出了马身上的花纹和汗水结成的冰珠,形象生动。

幕中草檄砚水凝一句写出了将军在营帐中写檄文的情形,以及砚台上的水也被冻住的细节,突出了边塞地区的寒冷。

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写出了边塞将士不惧严寒、坚忍不拔的精神。

诗的最后一联写敌军闻讯胆怯,我军必定胜利的信心。

诗人用虏骑闻之应胆慑来形容匈奴人对唐军的畏惧,料知短兵不敢接来形容匈奴人对唐军的惧怕。

车师西门伫献捷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封常清将军的期待和祝福,也表达了对战斗必胜的坚定信心。

车师是今新疆罗布泊一带的一个古国,西门是指西域之门。

这一联通过设问和设想,写出了边塞将士不惧强敌、乐观自信的情怀。

这首诗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边塞诗,它以边塞风光为背景,以封常清将军为主角,以边塞将士为群像。

展现了唐代边防军队的英勇无畏和爱国奋斗的精神风貌。

诗人用自己的热情和才华,为封常清将军送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首不朽的名篇。(本章完)

第(4/4)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娶妻旺夫系统,我家娘子都是绝世女帝百变怪?千变万化的封神之路!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仙族之主未婚夫想退婚?重生千金不嫁了!穿越兽世:绑定生子系统后逆袭了苏颜林琅玄幻:开局一颗混沌珠何家四合院身为神明实习生,我卷卷卷卷卷你女儿不守妇道,我打你怎么了?重生金枝入他怀,偏执总裁狠狠宠1949璃院繁星沈总,你再虐,夫人就要死了重生八零,锦鲤娇妻揣崽嫁京少老子传人要斩神钓系娇娇小美人在修罗场求生本真人飞升,悔婚你们可别哭砥砺成仙修仙高中生力压修梅山故事之亡命天涯纯阴总裁被逼双修镇寒毒佃农修仙传规则怪谈:贫道从不开挂!结婚多年,我却依旧不敌她的竹马你为青梅守身,我改嫁糙汉你哭啥救命,霍医生破戒后,太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