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儿笑眯眯的,不时帮忙上酒添菜,望着小侄儿的眼神满满都是幸灾乐祸。
希望他以后两只小手被打成馒头的时候,不要后悔才好。
当晚,童先生也歇在了庄园。
第二日一早,方老汉带了方玉,亲自去村里寻了胡里正。
说明家里要开始启蒙学堂,村里孩子六岁到十岁之间的,都可以去读书,不收束脩,还供给一顿午饭。
但一月后,先生会考察,若是学的太差,就要被撵回家。
胡大伯自然是满口应下,很快消息就传了出去,村人纷纷涌进胡家。
有真心欢喜孩子可以读书的,满口感谢方家。
也有喜欢占便宜,想着孩子送到学堂,就是一个月后读书不成,家里也省了不少粮食的。
方玉当场写了名单,不过片刻功夫就凑了三十个学童。
约好三日后开课,方家父子就回去了。
魏先生一个人占了一座院子,很是过意不去。
毕竟他太清楚这些院子的租费有多贵了,于是方家提出额外再整理一间院子做学堂的时候,他坚持安排在一枝春。
正房三大间,他住了东侧,起居加书房都够了。
西侧留着友人来访,可以临时留宿。
这般,西厢房打通放桌椅,安顿学童们。
东厢房也拾掇出来,做学童们的饭堂。
倒座房,一间住小厮,一间做灶间,每日给孩子们张罗午饭就成了。
至于魏先生的一日三餐,同孙老大夫一样,是跟着方家人一起吃。
方家老少吃什么,他们就是吃什么,只能更好,不会差半分。
这也是方家的尊敬和亲近。
孙老大夫同魏先生住了邻居,两人结伴钓鱼,爬山,很快就相处熟悉,无话不谈,很是欢喜有个解闷儿的伙伴了。
有钱好办事,方家的银子使出去,两日功夫,西厢房里就摆好了桌椅。
木头沙盘,竹枝做笔,都是蒙童初学的必备之物。
灶间里也是采买好了碗盘筷子等物,随时可以开伙了…
这日清晨,山林的雾气不等散去,梨花坳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开了大门。
淘气小子们难得穿戴干净,被爹娘牵着,老老实实往庄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