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七,周家准备秋收水稻,古代粮食只有应季而生,没有改良。
今天周五带了武行的弟兄回来,周家有五十亩良田,每回秋收都会请些帮工来帮忙。
秋收完水稻就要犁田,种上麦子。
周刘氏对于周五请武行的人来帮工很有意见,又因为是周老爷子同意的,她也不好说什么。
周五本来一直在镇上不回来,是周老爷子让周二去叫周五回来,顺便请武行的兄弟过来帮工。
到时候结算粮食和银钱,帮工这段时间都会在家里吃住。
在离周家不远的东边有间小院,一共有五间屋子。以前是周家族人的房子,后来主人去世,周老爷子就买了下来。
唐若和林夏过来帮忙收拾。
“唉,有个这样的屋子,家里的人不能搬过来住吗?”
唐若感慨,现在在周家日子过得也很好,除了周刘氏天天让唐若站规矩。
“搬出去住?
你就别想了,双亲健在,咱们这些做媳妇的不得在旁孝敬公婆。”
林夏边收拾屋子边说着。
想想最近周刘氏天天挑唐若的刺,到底是个刚嫁进来的小姑娘,又劝解道:
“忍忍吧,谁家婆婆不是媳妇熬上去的。”
见林夏说这话时候,脸上都是苦闷。
唐若好奇问道:“婆母也让二嫂嫂站规矩过?”
林夏冷哼一声。
“岂止啊!我那时候是第一个嫁到周家的,呵!!!”
林夏摇摇头,跟唐若讲起来自己的故事。
周家是耕读人家,在枣树村名声地位都很高。当时周二就看上了里正的女儿,也就是林夏。
周二为人和善老实,又是同一个村的,里正也很满意这门亲事。
很快林夏就嫁到了周家,周老爷子还好,但是周刘氏是个难缠的人,天天变着法的磋磨人。
刚开始周二也跟周真一样什么事都护着林夏,周刘氏这时跟周老爷子感情破裂,怎么见得自己儿子对别人好。
想方设法的折磨人,大冬天的叫人去河边洗衣服,一家的活都一个人干。
林夏在娘家也是娇宠长大的,怎么可能受得了这些,直接就给弄流产了。
这也是林夏的第一个孩子,这事儿惹怒了周二,跟周刘氏大闹了一场。
带着林夏回娘家住,但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就是婆母大过天,周刘氏顶多落个刻薄的名声。
两人在娘家养好身子,周家的族人又时常上门道歉。林夏当时不过十五岁,再说周家除了周刘氏,其他对自己都很好。
养好身子后又跟着回去了。
周二开始在外面表现出对林夏没那么亲热,周刘氏也就收敛了不少。
后来周大考上秀才娶了县令的次女王静尤。王氏娘家后台硬,根本看不起周刘氏,天天给她摆脸子。
周刘氏不敢得罪她,又转头磋磨林夏,好在林夏这几年肚子争气。
生下了周松周田两兄弟。
反观王氏,几年都没怀上孩子。周刘氏终于找到理由可以教训她,但是王氏哪是任人宰割的性子。
直接带着周大住到了娘家去。
娘家给她找了大夫调理好身体,就生下了长子周镜,而后又生了女儿周姝。
周刘氏彻底没了磋磨她的指望。
林夏又倒霉了,这日子一直持续到陈二妞嫁进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