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是孤独的……
在数亿年的地质变迁中,岩石总是孤独的。
当岩浆冷却之后,随着温度下降,岩浆中的矿物质按熔点高低依次结晶,最终形成不同的岩石,这时,岩石之间的隔阂已经产生,而这种隔阂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变成岩石之后,它们被埋入地下深处,在漫长岁月里不断地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被不断地挤压,在高温高压与冷却状态中不断循环,在未完全熔融的状态下被自然不断地锤炼。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持续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改变自身的“纹理”,适应外界的环境,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但与此同时,它们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渐渐成为了一个个稳定而孤立的个体。
如果有幸没有被埋入地底,而是暴露在地表,它们也会遭受大自然的风化和侵蚀,即使它们足够坚硬,也会在时间的作用下被消磨殆尽,被风雨雷电破碎成碎屑以及各种溶解物质。
这些碎屑与溶解物被河流、风、冰川搬运到低洼处沉淀,又在压力的作用下渐渐压实,在矿物质胶结的作用下重新变成孤立的岩石。
自然的风吹雨打与折磨并没有让它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亲和,反而让它们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孤独。
它们就这样在自然界的岩石循环中游荡着,像是一个个飘浮在自然之外的幽灵:
岩浆制造的火成岩暴露在地表,被风化成沉积岩。
沉积岩与火成岩埋入地下,被压成变质岩。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又熔融成新的岩浆……
它们似乎永远逃离不出这跨越了无数岁月的岩石循环,自然铺好了一条专门属于它们的路,这条路上只有无尽的孤独与折磨,它们无法逃离,只能一直一直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石头,是麻木的……
在这孤独的路上走了许久,它们已经彻底麻木了。
世界的变迁、万物的更替,在它们看来只是计算时间的一个尺度而已,与它们毫无关系。
即使沧海桑田,环境一次次地改变,对它们的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石头还是那块石头,只是那孤独的路走得更加艰难了。
石头没有痛觉,不会感受到大自然的敲打,风吹雨淋、水淹土掩,对它们来说只是“当前所处的状态不同”而已,不过都是那无尽岩石循环中的一步罢了。
身处这孤独而永恒的循环中,麻木便成了它们唯一的选择,让时间在身旁流逝,让灵魂在长河中沉睡。
石头,是僵硬的。
在万物不断变迁之时,它们变得越来越缓慢,最后停滞在了原地。
当周围的一切都变成“尺度”,麻木成为对待这个世界的唯一手段之后,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意义了。
循环仍在继续,但这也与它们无关了,它们僵硬地待在同一个地方,或僵硬地被自然推到别处,任由着世界对它们进行改造,变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构造、不同的重量、不同的组成……
它们本身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本就是孤立的,所以外在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这些孤魂就这样飘荡在世间,彻底结成了硬块。
可这样的孤独,这样的麻木,这样的僵硬,终究不是永远的,有些东西会打破它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这些东西,叫作生命。
生命本来是和石头们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