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苏颜下午下班后跟着杨立秋去了她家。
考虑到在一个厂上班,以后会经常来往,周日去看望她父母显得太正式,不如下班后去就跟平常串门一样。
苏颜带了十斤大米、十包挂面,还有给杨立秋准备的从厂里买的布头,给她练习做衣服用。
厂里布头不多,像杨立秋这样的普通职工没有购买资格。
杨立秋可开心了,一路说个不听,他们家离工厂很近,就在附近村里,骑车七八分钟就到。
她已经跟父母说了苏颜要来的事情,她们到的时候她父母已经在家门口等着。
两人下了车,杨立秋介绍说:“爸、妈,这就是我们厂领导,苏助理。”
苏颜听到厂领导三个字,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说:“咱们父亲是战友,你可别说什么厂领导不厂领导的,我就是来看看叔叔婶婶。”
“快进来吧。”杨父杨母马上热情又朴实地把人往屋里迎。
两人并排站着,杨父明显矮了一截。
苏颜真不知道杨父有残疾,还算比较严重,右腿折成了v型,走路明显颠簸,而且快了的话看着很吃力。
杨立秋并不是厂里的贫困职工,而且性格开朗,所以苏颜了解不到这种具体情况。
苏颜并不往他腿上看,跟杨立秋推车一块进了院,把带来的东西交给杨母。
杨母客气道:“以后常来,可不用给我们带东西。”
普通的农家院,院子不大,石头垒的院墙,房子只有三间,看着低矮阴暗。
苏颜看村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比她家的房子好。
院子里养猪养鸡种菜,杂物不多,很整洁。
夫妻俩把苏颜让进屋,给拿了板凳,还用手抹了抹上面不存在的灰尘,才让苏颜坐下,又给她倒了水,拿了炒花生、炒瓜子待客。
苏颜说:“叔叔婶婶快坐下吧。”
聊天的时候不可避免要说到杨父的腿,原来他是在前线受伤,负伤复员。
本来像他这种普通兵复员不会给安排工作,可是杨父伤残复员,干不了重活,镇上给安排到煤站当登记员,负责入库出库登记。
苏颜觉得煤站的工作不错,比工厂好,以后工厂会陆续倒闭,有一拨下岗潮,煤站至少不会倒闭。
她不禁感慨,赵振都已经是师长,这么多年还能惦记一个残疾的普通士兵。
杨母没有工作,就在家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