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陈会长和其他人不太一样,他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众人纷纷点头,张峰无的目光则是扫过现场每个人的脸,语气也同样的变得更加严肃:“各位,我们现在的处境并不轻松。”
“陈会长的信任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次机会,那么开发署的未来将岌岌可危。”
“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全力以赴!”
一番话说的众人连忙点头,他们意识到接下来行星开发署这边将会有大变动了……
会议结束后,张峰无独自留在会议室中,凝视着全息投影中的“星炬系统”。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陈麟那双深邃的眼睛,以及那句意味深长的话——“红龙协会旗下的所有部门,都必须以协会的利益为重。”
张峰无实际上很想去猜测陈麟到底想要做什么,但是眼下的状况已经不允许他这样了。
接下来的几天,行星开发署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
张峰无挂名亲自督导“星炬系统”的研发,同时将所有秘密项目向协会报备,而陈麟这边的高层则对此表示满意,并在一次高层会议上公开表扬了开发署的效率和贡献。
然而张峰无心中清楚眼下的这一切只是开始,红龙协会的未来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机遇,而他作为行星开发署的署长,必须在这场星际竞赛中为协会赢得更多的筹码。
赢来的筹码,本身也就是他的隐形资本。
在张峰无的强力整改下,行星开发署的工作效率迅速提升,整个部门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全速运转,其效率自然不用多说。
陈麟的支持和信任让开发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倾斜,而张峰无也借此机会将开发署的潜力彻底释放出来。
“星炬系统”的研发进度突飞猛进,原本预计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核心技术,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而开发署的工程师们日夜奋战,更是将维度构筑器与反物质燃料舱的结合推向了新的高度,而张峰无甚至是还亲自牵头,启动了“曙光号”战舰的升级计划。
“署长,这是最新的设计方案。”
王总工将一份全息投影推到张峰无面前,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我们成功将一个新的动力系统整合到了‘曙光号’的动力模块中,预计战舰的航行速度将提升至少30。”
张峰无仔细浏览着设计图,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很好,但这还不够……陈会长要的不是一艘普通的战舰,而是一艘能够改变星际格局的旗舰,我们接下来还需要更多的创新。”
李副总点了点头,补充道:“我们已经在尝试……”
就在开发署全力推进“曙光号”项目的同时,红龙协会总部也对开发署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麟不只一次的在高层会议上公开表示对行开发署的赞扬,但这并没有让张峰无放松警惕——他非常清楚开发署的快速崛起必然会引来其他部门的嫉妒和敌意,加上他们之前的确是手伸的太长了,太多人盯着他们准备挑问题出来。
“署长,星舰管理委员会那边最近动作频繁。”
张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醒道,“他们似乎在暗中调查我们的资金流向,甚至试图插手‘曙光号’的项目。”
张峰无冷笑了一声:“他们不过是眼红罢了,陈会长已经明确表示开发署的工作由我全权负责,他们掀不起什么风浪。”
尽管如此,张峰无还是加强了开发署的内部管控,他在行星开发署内部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情报小组,同时也在开发署内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查,确保没有任何人能够泄露机密信息。
几个月后,“曙光号”的首艘改良款原型舰正式上线。
这艘战舰不仅搭载了最新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同时还配备了开发署自主研发的一些黑科技。
而陈麟也算是给足了面子,他竟然亲自出席了试飞仪式,几乎是明牌表示对行星开发署这边的支持了。
他在仪式结束后对张峰无说道:“张署长,你们的成果让我非常满意,‘曙光号’不仅是红龙协会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希望。”
张峰无微微一笑,语气谦逊却带着自信:“陈会长,这只是开始……开发署的目标是让红龙协会在星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接下来还有很多计划等待实施呢。”
陈麟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我相信你们的能力,我们的确是需要更多的战舰和更先进的技术来应对未来的挑战了。”
张峰无郑重地点头:“我明白,开发署这边已经启动了‘曙光号’的量产计划,同时我们也在同步研发下一代战舰,无论接下来碰到什么状况,我们红龙协会都会做好准备。”
“说得好,我很欣赏你的这份自信,保持下去。”
两人对视了一眼旋即都是笑了起来。
随着“曙光号”的成功,行星开发署的地位在红龙协会内部达到了新的高度——张峰无的名字也成为了协会内部的焦点,甚至有人开始猜测他可能会成为下一任协会高层的热门人选。
然而,张峰无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他清楚开发署的崛起只是第一步,而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行星开发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部门,其涵盖了整个红龙协会的最高科技,单单是在这边工作的科研人员数量就超过二十五万,全红龙协会与之有关联和商业合作的人员更是过千万。
整个行星开发署后面实际上是几亿人的吃喝拉撒,近乎一半的红龙协会成员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这个开发署的署长位置上坐着,张峰无真正的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压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