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您的意思是宁可要国内的学生,也不要海归?”朱长林有些意外。
王逸点点头:“不错,除了特别拔尖的天才,其他的优先国内。”
对于海龟,王逸不想一棒子打死,但也不想赌。
时代不同了。
过去国内人才稀缺,很多人师夷长技,最后回国报效,这是顶级人才。
可现在,时代变了。
很多人师夷长技,最后留在国外,报效国外……
还有很多依旧回来,但大都很水,甚至背着特殊任务,出卖公司机密。
前世的格力就曾多次被海龟员工泄密,损失惨重,最后导致格力几乎不再招募海龟,纯属被坑怕了。
同样,王逸也要全面布局,进行预防,不过不是一棍子打死。
而是极大地限制,加大考核力度。
最主要的,很多领域国内人才足够了,没必要找风险更大的海龟。
哪怕是半导体领域,自从开启企校合作,产学一体后,也不缺储备人才了。
这种刚毕业的海龟,资历有限,经验优先,入职后也得从头培养,并不是必不可少,完全可以用国内毕业生替代。
星逸科技需要的,是威廉姆斯这样的行业大牛,张潮这样经验丰富有发展的小牛,而不是刚毕业的海龟学生。
直接卡死都无所谓。
等到这些海龟中成了张潮这样的行业小牛,星逸科技再砸钱招募都可以。
但这种比例很低,非常低,万分之一都不到。
因此全面收紧海龟招募,都无所谓。
除非特别核心的人才,可以考虑。
比如光刻胶这些领域……但这种领域的核心技术,也不是留学就能学到的。
霓虹国那边卡着紧呢!
对于这些才华有限风险很大的海龟,王逸并不感冒,还不如本土人才。
没办法,在国外,有着大量专业的组织,专门盯着那些优秀的留学生或者有背景的留学生。
前者个人优秀,或许家境不是特好,相关组织只需要投入资金支持,对方可能就感恩戴德。
境外组织再利用资源给这些优秀人才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让其平步青云,前途无量,那自然对这些外国机构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对方有什么需要,他们当间谍都司空常见。
而后者家境殷实,或许能力一般,但野心很大。
相关组织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他们拿下很多拿不到的成果,为其镀金,回国后,再加上自家资源支持,很容易进入大厂核心岗位或者某些机要职位。
到时候境外资本需要,这些人自然会成为商业间谍,甚至卖国贼。
命运的馈赠,很多时候在一开始就标注好了价格。
这些人拿了国外机构的金钱资源,自然得给国外资本当狗当间谍。
也正是因此,当下留子的口碑越来越差。
没能力的,水的学历,没价值。
有能力的,搞不好就是某个境外机构培养的种子间谍,一旦入职星逸科技,都是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反水,甚至一直窃取商业机密。
这样的例子之前已经出现过,幸好星逸科技提前有所防备。
因此,王逸宁可一棍子打死,全面限制海龟入职,都不愿意冒风险。
毕竟十个优质海龟天才创造的价值,可能都赶不上一个间谍留子带来的损失!
而优质海龟天才的比例,远低于间谍留子的比例,甚至不到十分之一!
如此算来,还是一棒子打死比较好。
“老朱,今后严格限制海归背景人才的招募,原则上不招募。除非特殊存在,在某些人才稀缺领域,并且有很高的造诣,属于必不可少的人才,可以严格考察后,再招募!”
一字一句,王逸说的很清楚。
朱长林却是心神大振。
原则上不招募——那就是一个不收!
人才稀缺领域,有很高造诣,并且严格考察——那就意味着今后招募的海龟,都是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行业大牛,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