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逸半导体跳过20纳米工艺,直接上14纳米工艺?”
“你当他们是我们三星啊?”
“他们哪有那样的实力?”
“能那么快做出28纳米,都算是他们烧高香了。至于20纳米?没有个两年,想都别想。”
下属连连点头:“也是,星逸半导体能突破28纳米就是奇迹了,估计20纳米都难。”
“嗯,当然,话虽然这么说,不过挖人的事也得限制一下,尤其是参与14纳米工艺的核心人才,都不能放!让星逸半导体继续在28纳米活泥巴吧!”
“是!”下属连忙应道:“我会把finfet工艺的核心工程师,全部限制。”
“嗯,finfet工艺是突破20纳米以下制程的关键,绝不能输出。”
有了提防,三星和台积电都对finfet工艺的核心人才进行了限制,防止进一步被挖走。
但可惜这半个月的时间,星逸科技已经用超高薪水,挖了部分finfet研发工程师。
尤其是华裔工程师,在三星备受排挤,自然愿意回归。
还有一些怀有抱负,想着帮助内地半导体崛起的精锐,也愿意加入。
也有的只是觉得星逸科技发展前景好,待遇比三星和台积电还高得多。
种种因素之下,很多工程师都选择了跳槽,加入了星逸半导体。
至于限制?
当一个人铁了心想要跳槽,任何限制都没有意义。
那怕有竞业限制又如何,很多办法可以规避。
三星台积电想要维权,只能起诉,但是起诉过程很复杂,很漫长,往往要好几年的时间。
如果是梁老这样的大牛,他们还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起诉。
但普通的工程师,就没那个必要了,不够费时费力的。
而星逸科技下手的目标,就是这些年轻,有潜力的普通工程师。
这些人约束少,研发能力强,还年轻有发展,哪怕现在只是普通工程师,有了胡老的指导和培养,很快就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精锐。
此外,星逸半导体还加大了应届生招聘工作,通过多方面吸纳半导体人才。
好在finfet工艺的核心,就是胡老发明的,没有人能比他了解更多。
因此星逸半导体在14纳米的研发速度,比三星和台积电都要快很多很多。
毕竟胡老就是奠基人!
三星的14纳米能如此迅速,很大原因也是梁老师承胡老,也在finfet工艺做出巨大贡献。
finfet工艺方面,反而是台积电落了下风。
不过台积电底蕴深厚,兵多将广,综合实力更强,威胁还是最大。
半导体领域的战争,注定难打,王逸能做的也只是加大投入,砸钱研发,砸钱挖人。
当然,产学结合也得全面开启!
念此,王逸喊来简子妍:
“子妍,接下来星逸科技投入数十亿定向资金,和部分高校在半导体领域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定向培养半导体领域的专业人才!”
“学校名单如下……”
王逸将国防七子等务实的学校,全部列上。
这些都是中流砥柱。
“好的,董事长。”简子妍悉数记下。
王逸继续道:“此外,定向培养模式要灵活,限制要放开,没必要非得从本科一直培养到博士。相反,咱们就培养四年。不,本科就两年!前两年学校内学习,放弃其他不重要科目,只学习半导体相关知识。后两年直接入职星逸半导体,接触最先进的理论体系,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
“而研究生和博士生就学习一年,研二,博二就来星逸半导体,直接入职工作!”
眼下正处于关键时期,王逸可没时间等着这批人从大一一直到博士毕业,前前后后十多年。
太慢了!
而且国内高校教的那一套,实际上已经完全过时了,早已赶不上时代的发展。
继续浪费时间学习也用处不大,还不如集中精力学一两年理论,然后入职星逸半导体,直接学习最前沿,最专业的的半导体技术。
没办法,学校里学的那一套,还停留在120纳米,甚至微米时代,早就不知道过时几十年了。
至于星逸半导体最先进的28纳米,接下来的14纳米工艺,10纳米工艺,学校里的那些导师、教授都不懂,都不会,拿什么教给学生?
而那些学生学习这些过时的120纳米工艺,微米工艺,即便一直学到博士,甚至博士后,又有多少用处?
进入企业,根本无法上手14纳米工艺的研发,更别说10纳米工艺。
到时候还得当个底层人员,从头学习,慢慢提升。
产学之间的巨大隔阂,学校和企业之间数十年的技术代差,是当下高校最大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