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朝廷百官要开始工作了。周成和这个皇帝从凌晨五点,就得从床上爬起来,先去祭拜宗庙,再去见那些大臣们。
先见的第一批大臣里面,就有外放做官的,比如王家三爷王子期,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甚至还有巡盐御史,林妹妹的父亲林如海。
三个人在门外碰头,怎么说都是沾亲带故的,简单叙旧以后,王子朔就被常温书给叫到了勤政殿中。
“微臣叩见圣上”
王子朔跪在地上,行了叩拜大礼。
周成和把茶盏放下,脸上看不出是喜是怒,“王卿家起身吧,朕听闻你在潭州劝课农桑,十分有进益。”
“正是如此,潭州此地,毗邻太湖,当地农户多种桑养蚕,而不种水稻,因此荒废了一大片良田,微臣寻到良种,亲自耕种一亩田地,获得了丰收,众农户才看到收益,转而把那些荒废的土地种上了水稻,精心照料。”王子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的非常清楚。
甚至拿出身上的布袋子,倒出里面金灿灿的水稻来,“圣上,这就是微臣种出来的水稻了,微臣一直带在身上,用于警醒自己。”
他是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的人,除去农业以外,其他的在他眼中都是旁门左道,所以他一直浸身其中,用力钻研。
正巧呢,他儿子王仁也继承了他这一点,自己开了个农庄,去当农场主了。
论能力,王子期十分平庸。这群大臣里面,比他能力强,比他会揣摩上意的,多的不是一点半点。
“王卿家言之有理,既然你于农业一道颇有感悟,户部司农司还缺一位主事,那你就领了这个差事吧。”周成和道。
王子期又跪了下来,“微臣领旨谢恩,多谢圣上恩典。”
那一瞬间,他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自己竟然被调回京城做官了!还是户部司农司的主事!
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分为四个司,一曰司民司,专管天下田地户籍;二曰司度司,专管财税钱谷;三曰司金司,专管库藏收纳;四曰司农司,也就是交给王子期的这个部门,是专门管理库储仓廪,新品种的普及的。
这非常重要,重要到户部尚书有一个别称,叫大司农。
他一个从六品的小官,一跃成为正五品司农司主事了,这无异于从天而降一块馅饼,砸到王子期头上了。
“起来吧”周成和笑道,
主要是为了把王子朔给派出去做官,再等几个月,等朝堂形势彻底稳定,等王子腾的新军编练成功,他手上有自己的军队以后,就可以把王子朔给外放出去了。
目的地他都想好了,禧皇贵太妃的老家,甄家的老巢,湖洲道。
一道的主管,封为从四品的布政使,刑部侍郎的官职依然在他身上,只是变成虚职,白领一份俸禄。等他回京,再启用这个身份。
王子朔此行湖洲,只有一个目的,找到江南甄家贪污受贿的证据,最好能有一点更新鲜的东西,自己也有名目下旨,抄家灭族,枭首示众或流放边疆。湖洲道的官员,有一半都是甄家人,另外一半和甄家沾亲带故,想从中找出破绽,不容易啊。
就全看王子朔怎么运作了。
自己连下一任皇帝的从龙之功都许给他了,他可千万别让朕失望。
等到周成和思考清楚,王子期已经退下了,下一个是巡盐御史林如海,江南地方的巡盐御史,那可是个肥差,林如海能在这个位置上,一坐这么多年,不仅只因为他是探花郎,他有能力,更因为他知道分寸,大头都给了周成和,自己只拿了一小点钱。
换句话说,这也是财神爷之一。
“微臣叩见陛下,陛下顺遂如意”
面对林如海,周成和脸上多了笑容,“林卿请起吧,赐座。”
“多谢陛下体恤”林如海站起来,坐在了常温书搬来的椅子上。
周成和接着说道,“朕看了爱卿年前递上来的奏折,写的十分详尽,朕心甚慰啊。盐科今年又多了三十多万两的收益,这都是爱卿之功。”
“不敢当,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传朕旨意,封林爱卿正妻为三品诰命夫人,赐封号,贤!”
“微臣替拙荆,多谢陛下恩典。”
一个装模作样地封赏,一个装模作样地接受,林如海知道,自己暂时也爬不上去,晋升的路上被人堵死了,只能接受这个给自己妻子的封赏。
估计明年再来,如果收益再次增长,被封赏的就会是自己才刚刚一岁出头的小女儿,黛玉了。
这已经很有新意了,比去年硬生生塞给自己御膳房那道已经凉了的佛跳墙好多了。
“微臣告退。”
第三个上来的,就是荣国府的二老爷贾政,他自认为是个读书人,虽然比不上林如海那个探花郎,但好歹也是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古文典籍的,连王子期那个读书读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的好的多,自己如何不能得封赏呢?
他在幽州只是个从六品同知,连知州都不是,说不定这次,能回到京城任职,升任五品官呢?
贾政是抱着无比期待的想法进去的,周成和是抱着敷衍差事的心态去面对他的。
林如海能敛财,王子期好歹在农业方面有所研究,贾政这个人,干啥啥不行,做不了实事还虚伪的要死,能给他一个官职,让他混日子那都是看在老国公的面子上了。
“微臣幽州同知贾政,叩见陛下,愿陛下福寿安康,万岁吉祥”
贾政下跪道。
“起来吧”周成和道。“贾大人有何要汇报的?”
“回禀陛下,幽州去岁遭了水患,多亏陛下及时下令开常平仓放粮,不然恐怕幽州就要生灵涂炭啊。微臣替幽州百姓,多谢陛下仁慈。”
又是颂歌,又是颂歌,周成和捏紧了手中碧玉的扳指,有些不耐烦,幽州水患怎么回事,他还敢提?
幽州水患之后,自己微服私访亲自去了幽州一趟,反正离着也不远,三五天过去,三五天回来,权当游玩一次的。谁知道幽州的水灾根本没有贾政奏折中说的那么严重,多出来的那些粮食,被幽州知州和贾政一起瓜分了。
因为瓜分的不多,自己也没追究,他倒是好,还敢再提这事!
“没有别的要说的了?”周成和不想听他毫无意义的长篇大论,岔开了话题。
侃侃而谈,说的正起劲的贾政愣了一下子,赶紧转移话题,“微臣等人奉圣意牧民,如今幽州人人富足,安居乐业,都在歌颂陛下的仁政。”
周成和更无语了,好,又说了一通废话。
“贾大人辛苦,下去吧。”
“啊?是,陛下”
贾政应了一声,退下了,
贾政不理解,自己说的难道不好吗?这不是做皇帝的最想听见的话?怎么圣上对自己如此不假辞色,没有赏赐,没有加官晋爵也就算了,怎么连两句慰问的话都没有。
连常温书都看出周成和的心思了,心道,这荣国府的贾大人,还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做官做的稀里糊涂,不明不白的,他应该也是第一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