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唐笠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最大可能还是精神分裂了!梦里梦外自己感觉到的都不是事实!甚至两个世界都是他妈的梦境!
那自己真正的现实世界又哪去了呢?
靠!不敢想了!每次想到这里唐笠都是无比头疼。
不是真的头疼,而是脑仁疼!或者换一种说法叫做“蛋疼”!
李传见唐笠又一次陷入出神状态,心中不由疑惑。
现在的他在心里对唐笠有一个大致的画像,年轻、有见识、有想法、没读过什么书或者是读过很多书,总之知识很不成体系、常有离经叛道想法。
至于武道方面,李传也有类似的怀疑。
观察其在战场上的表现,要说从未练过武道倒也有理,因为实在没什么套路,的确全都是战场上厮杀磨练出的直白技巧。但要说完全没练过任何功法也不像,自己前几日用真气探查时发现的异样,绝不是天生神力能够解释的。
因此李传脑子里曾经有一个离奇的念头一闪而过,过后想来虽然每每第一时间反驳却总是挥之不去。
那就是莫非这人真是天赋异禀到了极点,自己看书或练习时竟不知不觉间有所感悟?
李传是道家,而道家是华夏最古老的学说,其他儒墨法等诸家认真论起来和道家多有派生关系。
因此曾便览道家典籍的他有一个意识,自行悟道者甚至时生而知之者并非没有,但都是很古远的事情了。
自从有了较成系统的功法之后,就很少有人再去自行悟道了。毕竟有前人无数次尝试得来的成熟路径,谁还会去冒险的乱打误撞啊?
所以李传认为最大的可能,还是唐笠大概是在读各类书籍以及各种经历时偶有所得但不自知。这也符合他知识驳杂不精的情况。
这种法子倒不是说完全不可行,甚至真要能够大成那就直接就是奔着成圣去了。可那都仅仅是书中语焉不详的古早描述罢了,当成神话传说看或许还更靠谱些。真要放在现实里,要么一无所成,要么就是自己把自己给练废了。
在李传看来,唐笠那时不时的彻底昏迷就是明证,正常人哪里会有那种古怪的状态?
想到这,李传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袖口。那里有一封大师的回书,是昨日阎一民收到并悄悄送到自己手中的。
“偌其真心抗胡兴秦,可全力协助!”
大师简单的答复并没有出乎李传的预料。
自冉帝败亡后,北方抗胡的秦人武装并未断绝,同生道也多有支持,但可惜的是无一能够成势。
这盘古军虽然占了晋城,算是百年来比较冒头的秦人武装,可距离让同生道倾力支持还为时过早。
不过几天的彻夜长谈下来,李传个人对唐笠的好感和认同越来越多。甚至隐隐有一种预感,此人或许真的有希望完成北方秦人两百余年的夙愿。
这样一个人,要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英年早逝,那可就太可惜了!
唐笠这次倒是先回过神来,奇怪的发现对面的李传手抚袖口也在出神。
“李老可有教我?”唐笠试探着问了一句。
他不是白痴,亲眼见识过阎一民动手的他,当时就怀疑这个世界是有功法之类存在的。或者说他心眼儿里更加希望有这种东西存在,哪个男人心里曾经没有一个武侠梦啊!
唐笠突然的开口惊醒了李传。
深深的舒出一口气后,李传示意唐笠稍等,起身走到了榻前。
唐笠的目光好奇的追随而去,只见对方掀起床褥露出床板,然后伸手在上面有规律的按了几下。
耳力已经变得很好的唐笠隐隐听到“啪嗒”一声轻响,然后就见李传掀开了一小块床板,探手进去拿出了一个布包。
唐笠的心不争气的猛跳了两下,因为从布包的形状上判断,那应该是一本书。
“莫非是什么武功秘籍?”唐笠不由自主的就往那方面想去。
他猜的没错,重新做回对面的李传脸色郑重的拆开布包,显露出来的果然是一本书册。
唐笠不由自主的伸头瞄了一眼封皮,却完全认不出其上的三个大字。
好在李传没有故弄玄虚,只是稍稍沉吟就再次开口道:“唐将军,这是我道家典籍《清静经》,和世间流传的三百九十一字的版本不同,其中有一些练气养神的法门。
听将军属下说,唐将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昏迷。老夫猜想也许和炼体不得其法有关。
如果将军有意,不妨闲暇时参详一下此书,也许会对将军有所帮助。”
唐笠眼睛登时就亮了,心里也不禁跟着晃悠了一下,心道:“还真他娘的是武功秘籍啊!”
不过等他忍着激动接过来一翻,心立刻就凉了半截。
尼玛的!和封皮上那仨字儿一样,全他娘的看不懂啊!
李传显然也看出了端倪,居然略带狡黠的翘了翘嘴角,直到唐笠把那区区几十页翻完之后才开口道:“此书是用秦初小篆所写,将军认不得也不怪。唐将军可至郡守府书楼中找一本《说文解字》自行对照。若有不解之处可以来问老夫。”
“多谢李老了!”
唐笠“啪”的一声合起书,嘴上道了一声谢。不过心里却是忍不住吐槽一句:“糟老头子坏得很!有法子一开始不直接说,绝对是故意想看老子出丑的!”
《说文解字》他还是知道的,华夏最早的字典嘛!只是李老头不提,他一时间也想不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