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氏是糜氏。
糜贞是糜贞。
苏寒闻言,不由得第一次认真的打量了一番这位在历史上几乎完全就是以美貌和刘备夫人而留下名字的女子。
她的眼神之中带着一丝坚定。
似乎,在努力要抓住什么。
苏寒笑了。
“你是想要以五十万金币的价格得到燕北山脉的垄断权?”
“正是!”
苏寒闻言。
突然想起一个词:包税制。
自古以来。
皆重农抑商。
难道古代的君王、封建主们,都是傻子,不知道商业繁荣能够带来极大的利益吗?
他们当然知道。
但问题在于
这利益。
归属于谁?
自古以来。
向商人收税,都是非常难的。
别说是古代了。
就算是现代。
商人们也是有足够的动力去规避税收。
商人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去躲避税收。
这也是为什么。
在西方经济学家的眼里。
中产阶级的壮大,是一个国家财政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原因很简单,中产阶级有一定的钱,但同时没有避税的能力。
君不见。
漂亮国前大统领,堂堂资产几十亿的大富翁,一年交纳的税还不足一千美金——还不如打黑工的甜甜圈呢。
而在古代。
中产阶级的概念,对应的就是小地主阶级——大地主、大商人一个比一个能躲避税收。
所以羊毛只能从小地主们身上薅了。
在古代。
重农抑商的基本逻辑也在于此。
对于封建时代的封建领主和君主们来说。
有两个税是最容易收的:农业税和人头税!
农业税很简单,按田亩数量收税。
人头税就是按人口数量收税。
田地和人口,即使有隐匿。
也不可能全部隐藏起来。
但是,谁能知道商人的贸易流水?
谁能知道。
一名商人一趟贸易的利润和交易额?
不知道贸易量,交易额。
你如何收税?
难道要培养大量的税务官盯着这些商人?
这不是得不偿失么。
所以在古代,对商人的收税通常都是类似于“关卡税”和“船税”这样的固定金额的税收方式。
过关一次交纳多少钱。
一艘船、一辆马车交纳多少钱。
这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式。
当然了。
也有比较省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