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方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外交,一是内政。
外交,是想办法得到楚公的承诺,即得了瓜洲,就不再对仪国有更多的要求,并且保证仪国的安全。
内政,则是让仪国有一战之力。当楚公食言时,有能力夺回瓜洲,并与楚军一战,证明自己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迫使楚公在权衡利弊后,认真考虑并接受仪国的条件。
具体措施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取消战车编制,将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步卒上,以便扩大步卒的规模,让他们拥有夺取瓜洲的能力。囤积钱粮,为固守瓜洲做准备。
庞涓听完,立刻明白了李唐的意思。
囤积钱粮有点麻烦,但是努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完全取消战车编制,将所有的封臣都变成步卒,却是千难万难。
稍有不慎,楚军未来,仪国先内乱了。
李唐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没有当众说明,而是私下里对他说,将这个责任推给了他。
如果有人能办成这件事,的确也只有他这个仪国老臣。
李唐都不行。
他盯着李唐,嘴角抽动,半晌才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说道:“李相果然好手段。”
李唐却没笑,语气反而更加沉重。“庞君,这世上没有轻易得来的荣誉。没有向死而生的勇气,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那些强者的尊重。”
庞涓咬咬牙,转向国君。“国君,容老臣斟酌。这件事太重大,老臣也没有把握。”
国君点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事关仪国存亡,理当如此。”
庞涓起身告辞,步履沉重的走了。
国君起身,目送庞涓离开,然后回头看了一眼李唐。“李相,你觉得他能行吗?”
“如果他不行,那就没人行了。”李唐幽幽说道:“国君,有些事不是你我能控制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就好。”
国君咬咬牙。“你说得对,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要想维护正义,先得让自己有维护正义的实力。不管庞涓肯不肯接任,我肯定不会束手就擒。如果仪国亡了,我也没脸再活下去了,不如战死沙场,与仪国共存亡。”
李唐挑起大拇指。“有你这样的国君,仪国的机会又多了一成。”
“只多了一成吗?”
“最多一成半,不能再多了。”
——
庞涓回到家,谢绝了已经在他家等候的众多封臣,唯独留下了庞飞龙兄弟。
他将李唐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看着两个儿子,目光中既有不安,又有期许。
对仪国来说,这是重大危险。
可是对庞氏来说,这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如果他们父子能够协助国君完成改革,挡住了楚军的进攻,维护了仪国的体面,必然名扬天下。将来就算进入楚国,也有一席之地。
尤其是庞飞龙兄弟。
废除战车,重用步卒,是对以孙氏为首的武臣的重大打击,一直无法分享军权的他们可以趁此机会成为军中将领,建功立业。
军功是最好的升迁机会,远不是文臣可以相提并论的。
庞飞龙、庞飞枭互相看看,也大感震惊。他们没想到李唐会提出如此激进的方案,而且要由父亲庞涓来执行。
这简直是将仪国的军事全盘打散,重新编组。
那些拥有战车,一直是仪国军队主力的封臣们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他们肯定会恨死执政者,杀之而后快。
李唐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提都不敢提,只能私下里给庞涓提建议。
庞飞龙想了好一会儿。“阿爹,你支持这个方案吗?”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救仪国?”
“如果取消所有的战车,一旦楚军绕过瓜洲,从别处登岸,兵临城下,仪国又将如何应付?”
庞涓扶着胡须,不屑地哼了一声。“真到了那一步,楚公的脸色只怕也丢光了。这样的人,你还能相信他吗?仪国降亦亡,不降亦亡,不如坚守国都,抗争到底。”
庞飞枭附和道:“没错,如果楚军连一个小小的瓜洲都无法攻克,又岂能攻克仪国国都?就算他倾全国之力,拿下了仪国国都,损失也不会少。到时候,诸国见楚公如此暴虐,又岂能甘心被他奴役?说不定会出兵救仪。”
庞涓眼神突然一亮。“也许这才是李唐的最终目的。”
庞飞龙、庞飞枭一下子没听明白,茫然地看着庞涓。
庞涓心生失望。李唐已经想出了拯救仪国的办法,自己的儿子却不理解,这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仪国只要能逼得楚公全力以赴,让诸国看到楚公并不能为所欲为,就有机会得到诸国的尊重和援手。他说得对,尊严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不能等别人施舍。”
庞飞龙恍然大悟,随即又说道:“那阿爹的意思是,仪国能守住瓜洲和国都?”
“如果仪国男子都能上阵,应该没什么问题。”庞涓搓着手指。“只是这么多人上阵,需要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想一两个月内筹集这么多粮食,打造足够用的兵器,谈何容易。”
庞飞枭有点不以为然。“卖了战车和马,不就有钱了?有了钱,还怕买不到粮食和铁?实在不行,将所有的青铜兵器都熔了,铸成钱。反正以后都用不上了,留着也是浪费。”
庞涓若有所思。“这也是个办法。要想楚公接受我们的条件,就不能不拿出决一死战,与仪国共存亡的勇气。向死或有生机,苟安反倒必死,李唐虽年轻,却是看透了这个道理啊。飞龙,飞枭,你们虽然比他年长,见识却远远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