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仙去,李斯决议,秘不发丧。
自己熟悉始皇帝陛下笔迹,所以仍旧让群臣将奏章送进寝宫。
然后自己以始皇帝笔迹批阅。
其实并不是李斯模仿始皇帝的笔迹。
而是小篆本就是左丞相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着手改进。
那小篆的范本,就是李斯手书。
便是始皇帝,也是照着李斯笔迹,一笔一划习得小篆。
始皇帝陛下的书写习惯,李斯早已经了然于胸。
李斯正在看南海郡郡尉任嚣送来的奏章。
南海郡未平,没有郡守,郡尉就是当地最大的官员。
奏章上的字,写得很慌乱,看得出来,南海郡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
大意是说,南海郡大战虽然完毕,但是越人反扑频频,小战不断。大军如同陷入泥沼,消耗过大。希望朝廷,增派粮草,以补军用。巴蜀两地的粮仓,早已经被南征大军吃空,已经拿不出半点粮食。
所以任嚣请求,看是不是可以从楚地云梦泽附近,向民间紧急征收一批粮草。并且百越地方湿热,又毒瘴遍地,山高林密,急缺医者,也需要朝廷增补。
任嚣是经验丰富的将领,所言都是大军最迫切地需求。
于是李斯提起毛笔,在奏章的竹简上,用始皇帝字迹写下“制曰可”。
然后提起案边的国玺,重重扣上。
这国玺,便是当年秦赵两国争夺的至宝,和氏璧。
当年楚人卞和,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块璞玉,送给楚厉王。
楚厉王找匠人查验,却发现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于是下令,削断卞和左腿膝盖骨。
楚厉王死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继位的楚武王。
楚武王派人查验,又得出是石头的结论,于是削断了卞和的右腿的膝盖骨。
楚武王死了,楚文王继位。
卞和抱着那‘石头’在荆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到最后变成血泪。
楚文王后来命人打开这块普通的石头,却发现那里面果然是一块绝世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