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吧,心里过不去,说吧,刘备也是皇叔,等于直接跟皇上硬刚。
而且这件事还是汉献帝提出来的。
但是现在,朝堂之争寸步不能让,否则将遗憾终身。
于是,士孙瑞上前跪下“陛下,微臣因为刘皇叔经验欠缺,刚来朝堂,任他为太尉,恐群臣不服。”
“臣附议”
“臣亦附议”
孙资和黄琬又站了出来。
只要有利于王允的就少不了这些人,当然,不利于王允的也少不了他们。
王允没有得到好处,他们又开始据理力争了。
汉献帝头大,本来汉献帝是想平衡一下力量,以便于管理。
要说汉献帝刘协,头脑也是很灵活的。
只是生不逢时,现在已经是乱世,而且局面不好控制。
一般是18岁左右才会亲政,那现在的汉献帝年龄远远不够。
所以自己这个建议大概率还是不会通过的。
“我哥哥贵为帝室之胄,当今皇帝的叔叔,怎么没有资格做太尉?再说王允已经做了尚书令,一手遮天,一个文官做什么太尉?俺老张就第一个不服。”张飞横眉怒视,看着王允等人。
张飞是个直性子,想到啥就说啥,很多时候是没有顾忌的。
王允等人对于张飞,是看不上的,此人太过粗鲁,不懂礼法。
“张将军此言差矣,自古太尉一直都是有德者居之,而且必须是德高望重者,在朝为官多年,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才行”士孙瑞又是上来驳斥张飞。
意思很明显,刘备只是一个草民而已,并没有从政经验,让他做太尉确实不合适。
汉献帝很是被动,本来想着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以稳定为主。
结果事与愿违,很多人不同意。
尤其是王允等人。
更是极力反对。
可是自己确实虽然名为皇帝,毕竟年龄太小且权力有限。
汉献帝也不好表态,又有大臣开始继续跟风。
“臣也认为,只有王允才适合做太尉”孙资又一次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
每次都有很多人附议。
吕布都烦透了。
算了,此次收获还是有的,至少皇甫嵩保住了,有8000来人也是军队,关键时刻还是有用的。
“陛下,现在正是乱世乱世,当用重典,老臣就当仁不让了,虽然刘备是皇亲国戚,贵为皇叔,但是确实刘备没有从政经验,如果把太尉交给刘备,等于说是把整个国家交给了刘备,一旦运转有所失误,将后果不可估量。”王允大步向前,极力推荐,这一次,推荐的是自己。
王允,这是不出声则已,一出声,必是经典。
王允还是忍不住了,主动出击。
太尉一职一定不能落入别人手里。
对目前的形势估计太过乐观,当然,历史上的王允也不知道后来李傕会攻破京师。
王允说话了,朝堂上更加热闹了,这就是毛遂自荐了。
汉献帝此时也无可奈何。
因为王允的呼声很高,那就只能任命王允为太尉。
“王允,朕任命你为太尉,主管全国的军事,如今天下不太平,切记把握住。”汉献帝宣布任命王允为太尉。
王允激动不已,如果不是在操场上,估计就老泪纵横了“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次再也没有人反对了,因为王允被任命为太尉。
当然,吕布等兄弟们心里是不痛快的。
可是此次功劳最大的确实是王允,策划者也是王允。
认清楚现实,接受现实吧。
很快,朝堂上所有的工程基本都封赏完毕。
太监宣布“退朝”。
皇帝转身回了书房,其他超城陆续回到自己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