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那些歌颂皇家的锦绣文章赵佶看的多了,若是刘玉还是千篇一律的写这种。
纵然是写的再好,只怕都难以引起赵佶的注意。
好面馍馍吃多了,谁不想尝尝窝窝头是个什么味道。
“陛下,不知这刘玉写了什么,竟惹的您。”
赵佶左手轻抚胡须,右手指着刘玉那首诗歌说道:“这小子,朕刚封了他爵位,又让他当了县令,结果扭头就写出这首诗歌来。
还什么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呵呵,好一个浪子情怀。
更为可恶的是这小子还借助诗歌抨击权贵,殊不知现在的他也是权贵中的一员呢。”
终日陪伴在赵佶身边的李彦怎会看不出赵佶不过是故作生气罢了。
李彦也没有点明,而是佯装愤怒道:“好你个刘玉,陛下您待他如此恩宠。
这人不知道感恩倒还罢了,竟然敢藐视陛下。
陛下,奴婢建议,立刻下旨削去刘玉的爵位,免去他的官职,即刻捉拿回京,听候发落。”
看到李彦义愤填膺的模样,赵佶心中顿时心中一股暖流飘过。
于是乎也就不再装下去,摇了摇头轻声笑道:“你呀,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严重,无非就是一首诗歌罢了。
其实说实话,若是刘玉写的是歌颂功德的诗词,朕还真是看轻他了。
如此这般却是正好,年少轻狂,谁又没有年轻的时候。
朕现在倒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刘守心了,也罢,君无戏言,既然已经任命他为阳谷县县令了,那就先干着吧。
朕倒要看看,这个刘守心能否给朕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原本按照李彦的想法,他是想直接把刘玉给弄到京城来的。
毕竟相比于东京,那阳谷县属实跟穷乡僻野没有多大区别。
可赵佶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也知道,多说无益,只能徐徐图之了。
不过这倒也是难不倒他,想要升官靠的是什么,一方面是政绩,另外一方面是关系。
政绩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过的好,而这一切的基础离不开的就是钱。
而无论是他还是刘玉,最不缺的就是钱,大把大把的银子撒出去,就不信干不出点成绩来。
至于说关系方面,有他李彦和蔡太师坐镇,还怕自己这位小兄弟升迁无门不成?
夜幕下的东京城,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虽然已是晚上,街道两旁的各种小贩的叫卖声,以及百姓们观看耍杂卖艺的叫好声连成一片,好一个盛世美景。
此时街道上一辆马车缓缓行至一处青楼门前停下。
一名身披裘衣头戴绒帽的男人缓缓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早已等候多时的老鸨看到来人从马车上下来,赶忙快步跑上前去低声说道:“贵人您来了。”
“李大家可在?”来人轻声说道。
“在,在,师师早已恭候多时了。”老鸨子哪敢怠慢,赶忙回答道。
来人也不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便从后门走了进去。
一个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男人,手里提着一个酒坛紧跟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