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地,三千铁骑疾驰,这是郭嘉水淹邺城,留给董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精兵不愧为精兵,河东被占,报信的信使完全追不上董卓……
大河之畔,一代“让父”被逼投河自尽,万幸,董卓及时赶到,没让两位皇子遭难。
“陛下在哪!”
董卓居高临上,看着两个幼童。刘协幼小之躯,挡在哥哥面前,厉声呼喝:“陛下在此,外臣怎敢放肆!”
董卓险些笑喷:“陛下可知,将在外可以不用全礼?陛下可知,您当在朝堂之上,跪谢群臣,为您治理天下?外臣救驾而来,陛下可有说法?”
刘辩被董卓气势所夺,讷讷不敢言。刘协当真聪慧,盈盈一拜:“谢董将军救护!奈何此时紧急,不知董将军,能否先护卫陛下返回皇宫,再论封赏?”
董卓这次很满意,将皇帝护在马上,直接抱住:“陛下,老臣不多求,我觉得太尉就不错,大司马也行……”
淳于琼晚来一步,他可没有袁槐的胆子,直接毒死皇帝。进退失据之下,董卓智商突然在线:
“陛下有令,淳于琼护卫有功,封为司隶校尉,淳于将军,还不快快谢恩?”
淳于琼被馅饼砸晕,转瞬被董卓夺取右校尉兵权。三千铁甲引着一万百战精兵,浩浩荡荡开赴洛阳。
洛阳,袁绍以诛杀十常侍之名,直接屠戮皇宫,可谓臭棋篓子。
寒门惊惧,唯恐祸事临门,皆不敢出。此时董卓驾到,他为寒门三大名将之一,别人不说,就连曹操都直接投奔于他。
一骑绝尘,董卓知曹操之才,复他典军校尉之职,转瞬又是一万精锐到手。
待到皇帝归还宫室,一片血肉模糊,董卓无奈,只能下令军队驻扎皇宫,以防万一。
袁槐老狐狸被人截胡,又发现刘万世不见,转瞬调转矛头,不提刘万世篡权夺位,反倒诬陷董卓淫乱后宫!
淫乱后宫……这个在汉代其实挺搞笑。汉代宫女进宫,无有出皆为奴婢,后宫想当人,要么有封号,要么得偏宠……
问题是,他丫刘宏都老死了,他的后宫,谁下得去手!?
历史这个婊子,根本经不起推敲。
袁绍杀戮十常侍,整个内宫都被屠戮,哪来的后宫给董卓淫乱?是一个老死皇帝,本应殉葬的后宫?还是一个五六岁稚童,没准备启蒙的后宫?
当然,袁槐乱说,也就过过嘴瘾,豪强永远听他的;寒门老大何进受诛,此时董卓就是新领袖,自然有人为董卓辩解。
名声这东西,曹操素来不在乎,因此也没有为董卓张目,转而为其出谋:
“董司空,袁槐兵多。我等兵少,却利在此时占据宫室,不如将骑军之后多附树枝,佯装十万大军进城,如何?”
董卓从曹操计策,如此,本在观望的上军三校,皆被董卓所得。董卓得五万精甲,还没来得及嘚瑟,突然河东飞马来报,刘万世偷袭河东,他老巢没了……
董卓惊惧,袁槐畅快,更加不再提,刘万世毒杀皇帝的谣言。谣言止于源头,刘万世还不等辩解,便突然无人指责,豪强的矛头一致对准董卓。
还不等曹操、贾诩等人想出计策,安抚刘万世,转瞬河东大军又传来喜报:
“刘万世被河西黄巾残部邓茂偷袭,兵败退到荆州。邓茂不敢杀董卓部曲,尽皆放还,只求得生息之地,不再追究前错。”
袁槐深恨邓茂,奈何皇帝在董卓手中。董卓大手一挥,邓茂为知返候,食邑100户,部曲就食河东,为董卓张目。
几天后,董卓二十万大军开赴洛阳,身后,河东黄巾一万力士,谎称十万大军,与董卓遥相呼应。
浩浩荡荡近四十万大军,何等威势,袁槐无奈,只能放弃西园八校,如此,董卓军势日隆,为大汉之最!
既然局势已定,董卓打扫宫室,搬出皇宫。而小皇帝刘辩,在一众豪强、寒门拥护下,登基称帝。
朝堂还是那个朝堂,只不过少了定鼎江山的刘万世,不管董卓还是袁槐,都对皇帝颐指气使起来。
何皇后虽然逃得性命,但兄弟皆亡,一介女流毫无办法,只能被双方捏来搓扁。
偏偏这个时候,领皇帝秘旨,为镇南将军的刘万世,向洛阳发来责难。问先帝明明立刘协为帝,为何却是刘辩登基?
刘万世可谓大逆不道,但此时他虎踞荆襄,转瞬便要全占颍川、威胁袁家汝南、淮南老巢,袁槐自然不敢出言反对。
董卓见刘辩懦弱,实在不可扶,也有意立刘协为敌。
聪明的皇帝上位,寒门愿意,豪强自然极力反对。遥想当年刘宏、刘万世联手,豪强十去其八,若是刘协再来一次,大汉豪强休亦!
无奈,兵事不隆的袁家,和董卓在洛阳好一通扯皮,“忠臣”袁绍避居渤海,发展军力,转瞬有三五万兵马!
袁术避居淮南,在寿春也聚起七八万人,双袁合力,声援洛阳袁槐。
奈何,声援就是声援,根本挡不住董卓暴虐。
从立有功的董卓,被刘协尊为太师,做事愈加肆无忌惮。老大嘚瑟,手下西凉兵无组织、无纪律的脾性彻底爆发,顿时洛阳之地一片哀嚎。
洛阳哀嚎,袁槐反而乐意。董卓倒行逆施,每日杀民取乐、人肉为席,惹得曹操等寒门尽皆离心。
时机成熟,袁槐提议,请执金吾丁原返回朝廷,整肃军纪。
此提议,董卓虽然不从,但寒门、豪强尽皆同意。圣旨虽下,但董卓全然不在乎,准备倾兵攻打,直到他碰上吕布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