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都做不到这样?
在王老这边寒暄了好一会儿,沈玉兰还留着吃了一顿午饭,下午再回去的。
现在生意的事情安排好了,剩下的就都好安排了。
沈玉兰还得问一问,老周家,张家,陶家人的意思。
他们愿意继续留在村子里,还是说愿意去京州。
他们去不去,还得遵从他们自己的意思。
沈玉兰先去了老周家这边。
见到沈玉兰过来,老周家的人都十分的客气。
现在老周家的好日子都指着沈玉兰,当然得和她客客气气的,恭敬有加。
“老大媳妇儿,你今天咋来了啊?”
沈玉兰对上了和自己笑的一脸灿烂的李氏,反而有些招架不住她的这一份热情。
“娘,我来是和你说件事。”
李氏忙搬着凳子过来,“老大家,啥事儿你坐下来慢慢说,可别累着了。”
沈玉兰:“……”
这人发达了,有本事了,待遇果然就不一样了。
瞧瞧,自己这个婆婆,对她多殷勤啊。
沈玉兰便按照李氏的意思坐了下来,随后冲李氏和沈大山道,“娘,我们一家打算去京州了,我来是想问问,往后你们是愿意留在村子里住,还是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去京州发展。”
郭月红一听沈玉兰这话,眸子顿时亮了亮。
能去京州的话,谁愿意留在林州?
京州是天子脚下,肯定更好。
这问题想都不用想的啊。
“大嫂,你愿意带着咱们家一起去京州啊?”
沈玉兰点头,“当然,我是愿意的,不过这事儿还是得听一下爹娘的意思。
京州有京州的好,那边比咱们林州这边繁荣。
可是林州也有林州的好,亲戚朋友都在咱们清水村里。”
听到沈玉兰的话,李氏和沈大山默默地点头。
老大媳妇儿说的确实不错。
京州是挺好的,普通的老百姓肯定向往。
可是现在他们老周家在清水村的日子过得可不差,这要是去了京州,那就得舍弃这边的亲戚朋友。
其实年轻人可能愿意出去闯闯,但是他们这么大年纪的,还真的不想出去折腾了。
李氏和沈大山在一起商量嘀咕了一下,冲沈玉兰道,“老大家,你能有这样的一份心,爹娘已经很高兴了。
可是爹娘觉得,京州是好,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过去了还不一定能适应。
我看我们还是留在村子里好,就不跟着你去京州了。”
李氏和沈大山觉得,他们家这样身份的人,去了京州遍地权贵的地方,估计还得被人笑话他们是乡下来的。
可是留在村子里就不一样了,他们老两口借着沈玉兰的光,肯定是最受人尊重的。
留下来,这日子过得不差,还能在亲戚朋友面前吹嘘,这要是走了,哪里还能享受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