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简而言之,就是海里的水是流动的,我画出来的,就是海水的流向。
乘船出海,自然是顺着洋流走最好,整体上为顺风顺水。”
听到韩成这样说,朱元璋面露恍然之色。
“你不早说,这样一说咱不就全明白了。
这不是和在大江大河里面行船是一样的道理。
这般简单简单的道理,你非要说那样复杂……”
朱元璋听明白了怎么回事之后,望着韩成絮絮叨叨。
现在,朱元璋在韩成面前,越来越不像洪武大帝了。
更像是父与子。
甚至于相处起来,比除了朱标之外的其余皇诸多皇子在一起时,都要更加的轻松随意。
韩成闻言,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却也没有多说话和朱元璋在这事情上争辩。
他接着伸手指向自己画出来的洋流:“洋流在航海中作用非常大,比如从大明前去产土豆玉米红薯的南美洲那里,就可以借助赤道逆流前行
比较省力。
回来的时候,顺着北赤道暖流。
这一路还有不少岛屿,或许能获得补给……”
说着,韩成又在倭国附近指了指:“也可以来到倭国东面,借助这条洋流,先向北。
然后就再往东去,一直到达北美,然后再沿岸顺着南下的寒流往南去……
这条路的线路虽然比较长,但相对于走赤道而言,要安全的多。
毕竟有很长距离,都可以靠着海岸线航行,容易获得淡水资源的补充。”
听到韩成说的话,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地图,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他在重新考虑线路问题。
原本按照朱元璋的想法,直线距离就是最近的。
所以他给俞通源等人定下的路线,就是离开崇明之后,直线前往韩成圈定的,那很大几率有红薯,玉米,土豆的地方。
但现在,在从韩成这里得知了洋流这一存在,并看到了洋流示意图,朱元璋重新开始考虑路线。
有了洋流这一因素加入之后,最近的路线,就不再是最快的了。
“就走这条落线吧,从崇明这里东出到倭国东部,沿着倭国北上再东去,跨过那太平洋……”
朱元璋拿起绳子比划了好一阵儿之后,最终抛弃了他原来准备让人走的航线,准备走这一条航路。
沿着北太平洋暖流,前去大洋彼岸。
正如韩成所言,这条航线,横渡太平洋的距离,要缩短了一倍都不止。
很多时候,都可沿着海岸线航行。
不仅安全的多,获取淡水等东西也方便的多,就连船上的人,能时不时的看到陆地,心里也踏实……
在取种子上面,一向着急的朱元璋,这次开始要稳一手了。
说罢这话之后,朱元璋亲自用韩成这里的鹅毛笔,在地图上将这条航路给画了出来。
并写下诏书一封,喊人前来,让人立刻带着这些朝崇明而去。
让俞通源,汪大渊等人就按照这个路线走。
“陛下,等等!”
韩成连忙喊住。
“咋了?”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道:“我还有一些事情没有交代呢!”
“还有事情没有交代?那你不早点说?
你这浑小子,有什么话都能一快说完,非要说一点留一点?
你这是在逗咱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