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末 ,孙策一路大败黄祖,东进豫章,驻军椒丘,豫章太守华歆举城投降,顺便将病故于豫章的刘繇灵柩带回归葬,并且带回其遗孤刘基等诸子,留中护军周瑜镇守巴丘,派遣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抵挡刘磐,使刘磐不敢侵扰。
孙策逐步控制了包括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在内的江东六郡,在控制吴郡后,就将治所迁到了吴县,这里地处太湖平原,水网密布,是江东的核心区域,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控制整个江东地区。
当然,这些原本和陆昭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但她现在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她和孙策约法三章,如果孙策早早去世,那孙权会遵守吗?
这好像又不太一定了。
但要是孙策活了下去,历史……
不对,反正这段之后是五胡乱华,司马家的老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再改变也不能更差了。
然后陆女士就久违的开始动了动脑子,动笔写下一篇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策论。
先是夸赞一番孙策的勇武,即便是隔的很远,她都听说过孙郎射虎的威名,十分勇武善战,逢战必先,然后再噫吁嚱一番,感叹孙策这样的英雄命不久矣。
一是因为曹操和袁绍要开战,肯定害怕他偷袭后方,必然先有所行动,而曹操阴险狡诈,将军磊落光明,很难猜到他有什么做法。
二是将军平定江东速度极快,威望极高,但所战胜的也是一时的英雄,肯定会有识人不明的人想要算计将军,两方人碰到一起,有可能会坏事。
然后又再次感叹,要是有人趁将军射虎时支开护卫,然后在路上假装是普通农户或者将士,诱骗将军前往查看,从而使些歪门邪道,比如说在箭上或者刀上放毒,那就毁于一旦了。
然后扒拉扒拉又写了一大堆,不仅给孙策送去,还改了改给他娘送去,给他弟弟送去,周瑜更是少不了。
也没人跟她回信,陆昭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用处,也没再过多的过问,反正她说过了,如果他自己没转变心态,那这次就算陆昭做什么改变了这个事,那孙策也会因为其他事而早逝,没招。
不过结果应该是好的,因为很快孙策就派了亲弟弟孙权来接陆昭及家人去吴县了。
据说虽然孙策一开始觉得她的担心没用,对自己的武力值非常自信,是他们母亲看了她的信很担忧,所以让孙权带人寸步不离的跟着,以防万一,结果真说中了。
还好孙策下意识想到了陆昭当时说的话,下意识避开了箭,结果事后发现箭上确实有毒,要不是陆昭离得真的很远,孙策出去也是他自己一时兴起,都得被怀疑是她干的。
这不嘛,当天孙策就对陆昭眼光后知后觉,要请陆昭来吴县,为了表达重视,还特地让孙权来请,孙权年纪轻轻,态度极好,跟陆昭说话的时候毕恭毕敬的。
陆昭面上不显,仿佛这只是很平常的事情,其实本来也是平常,毕竟她确实是后世人,不是她多聪明,只是她们信息不对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屋建瓴难免容易了几分,不过倒也是可以在心底悄悄窃喜几秒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