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新旧体质的对抗。”
“袁绍的士族门阀模式,他们依赖传统资源,袁绍的崛起依托东汉门阀政治,其核心力量来自河北士族,如审配、沮授,和汝颍士族,代表人物是郭图、许攸,这些士族家族通过联姻、荐举形成利益集团。但彼此间矛盾重重。 ”
“袁绍治下延续东汉旧制,土地兼并严重,强征赋税导致民心不稳,军队以部曲私兵为主,士兵效忠将领而非袁绍本人,战斗力分散。”
“反观曹操,他的是寒门革新模式,打破门第壁垒,推行唯才是举,吸纳寒门人才如郭嘉、乐进,削弱士族垄断,建立更高效的官僚体系。”
“对于制度的创新,屯田制解决粮草问题,军队职业化改革增强战斗力,曹操的统治基础更依赖实际效能而非血缘门第。”
“所以深层次的冲突呢,官渡之战实为东汉门阀政治与新兴集权体制的较量,袁绍的失败标志着士族垄断权力的时代终结,寒门势力开始主导历史舞台。”
讲话期间。
李盈善于停顿。
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
但这次直播,他看不到学生,只能看到屏幕里的自己,有点不太适应。
感觉有点像对牛弹琴。
可屏幕里的牛,正是自己啊!
李盈忽然想起,右侧那边可以看到网友们的评论。
于是他仔细看一眼,发现评论跟下雨似的,快到看不清。
算了,继续讲课吧。
“第二点,他们的战略决策,信息与权谋的博弈。”
“其中,情报战的胜负很重要。”
“曹操早年设立校事特务机构,官渡期间渗透袁绍阵营,许攸叛逃前,曹操已通过细作掌握袁军粮草分布,乌巢偷袭绝非偶然,而袁绍的信息闭塞,谋士田丰、沮授多次预警曹操动向,但袁绍因内部派系斗争,代表是颍川派打压河北派,他拒绝采纳,导致关键情报被忽视。”
“再就是,心理战的运用。”
“曹操的攻心计,焚烧袁绍与许昌官员的私通书信,瓦解敌方联盟;散布谣言引发袁军内讧,如张郃、高览投降,而袁绍的威望依赖,过度迷信兵力优势,未能及时安抚部将,颜良、文丑阵亡后,袁绍以河北男儿岂惧曹贼口号强撑士气,反而暴露心虚。”
“第三点,资源消耗,后勤与民心的隐形战场。”
“袁绍十万大军日耗粮草数千石,从河北至官渡的千里补给线屡遭曹操轻骑截击,曹操虽粮草匮乏,却通过以战养战和屯田区最后一搏勉强支撑,袁绍治下赋税苛重,官渡战前已有黑山军张燕在后方起义,曹操则通过减轻赋税,分田屯垦争取河南民心,战时民众主动传递情报、掩护曹军。”
“其实,从实力的对比来看,袁绍集团有兵力十一万,包含辅助军队,曹操集团有三万人,这是他的核心精锐,袁绍集团的控制区域人口是四百多万,年粮食产量是一千八百万石,这是理论值,而曹操的控制区域人口两百万左右,年粮食产量实际征收六百万石。”
“战争持续了八个月,曹操集团后期面临崩溃。”
“但转折点,是偶然中的必然,历史节点有多重变量。”
“最大的变量是,关键人物的蝴蝶效应,许攸因家族贪腐案被审配查处,愤而投曹,直接导致乌巢机密泄露,但若无曹操早年与许攸的旧交,这一叛变未必发生,张郃投降因郭图诬告而起,反映袁绍集团内斗已不可调和,若袁绍能妥善处理将领关系,战局或可延续。”
“还可以从地理与天气的角度来分析,曹操选择官渡决战,因该地扼守鸿沟水运,且多沼泽限制袁绍骑兵展开,乌巢之战当夜恰逢东北风,曹军顺风火攻,若风向相反,奇袭可能失败。”
一场直播,很快就要来到九点钟了。
期间,李盈休息了几分钟,喝了点茶水。
坐在电脑前讲课,感觉挺新奇的。
但两个小时,强度还是比较高。
李盈觉得,一次直播还是降成一个小时左右比较好。
时间来到八点四十八分。
李盈喝了口枸杞水,他轻吸口气说:
“官渡之战讲完了,对于现代的启示,还是有的。”
“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资源不等于胜利,袁绍的失败证明,组织的内部整合与制度创新比单纯积累资源更重要,而领导力的核心是用人与容人,曹操能驾驭不同背景的人才,而袁绍因派系斗争自毁长城,最重要的是,历史的偶然性永远存在,但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如何在危机中最大化利用偶然机遇的能力,官渡之战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经典战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人性与制度交织的永恒命题。”
直播到这里,差不多进入到尾声。
这时候,助理小王在李英竹面前低声说:“李总,刚刚有一位游客,刷了一万块,他给管理私信说,他是李教授的学生,希望可以和李教授连麦。”
“还有另外两位,刷了几千块的人,他们也是同样的说法。”
现在已经是直播的结尾阶段了。
李英竹想了想,师生相认,倒也是一场美谈。
当然也要面临一些风险,万一遇到了什么神经病呢。
上了麦序,骂人说脏话。
这种小黑子,也不是没有。
不过,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也可以让大伯适应一下,丫丫的节奏。
“那就连一下。”
李英竹很快有所决定。
一位叫阿克拉克的网友,被抱上了麦序。
他有了语音权限。
助理小王,则来到李盈的侧面,低声说:
“李教授,这位是刷了一万块礼物,说是您的学生,要和您连麦的,您要不要和他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