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队长临走时又给冯慧慧和徐红梅交代了任务,想一想这次行动的具体章程。
“你们知青脑瓜子好使,干脆一客不烦二主,你们把这次的章程大概定下来,等我们回来了一起讨论,晚上就照着这个章程行事。”
冯慧慧和徐红梅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一块回知青点商量。
今天女知青的宿舍里只有一个知青在,另外一个女知青到别的村子串门去了,黄素英也还没有回来。
“她今天晚上就回来,正好赶上明天的活动,她肯定高兴坏了,在家里休息够了,回来就能挣一大笔钱,真是不错。”徐红梅很了解黄素英,知道她肯定会要求参加。
“我也要去,你们可得带上我。”另一个女知青知道了,也表达了她要上山的意愿。
三人就凑到一起讨论队长所说的章程。
这次的行动肯定不能像现在这样吃大锅饭,一窝人上去,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只要参加了就有钱分,那肯定是不行的,得按劳分配,按件计酬。
出工不出力的情况绝不允许发生。
首先是采摘队,据队长推算,村里壮劳力有四十多个人,其中肯定有偷奸耍滑的,有不听招呼的,就拿出十个名额做机动,就像陆正然所说的,上山只需要三十个人。
这三十个人又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再有个小组长,由他去约束组员,比队长不错眼的盯着效果肯定好得多。
毕竟队长精力有限,又只有一双眼睛,哪里盯得过来。
而他们摘的菌子和跑的趟数就是他们分得报酬的标准。
这一队她们也就只能细化到这一步,他们和村民不是很熟,又不参加,具体的条款得由队长来定。
接下来就是妇孺老幼们,转运队和晾晒队肯定也要选领头人。
“就不知道于婶子去哪边,她去哪里肯定就是哪里的负责人。”
冯慧慧在另外两张白纸上分别写下转运队和晾晒队,又在后面写上各个队的主要工作和注意事项。
“我觉得徐嫂子也行。”徐红梅道。
徐嫂子在村里比较能服众,没办法,谁让她心明眼亮,嗓门大敢说话,看到谁偷奸耍滑不听招呼,她扯起嗓门一吼,整个村子都能听见,那人自己都不好意思。
当然,这只是她们的想法,具体的也得由队委们最后定夺。
“工钱怎么算?”那位女知青问了个最关心的问题。
“三个队劳动强度不一样,工钱肯定也不能一样,如果按分数来算,肯定上山采摘菌子的是三分,运送菌子的是两分,晾晒相对最轻松,就是一分,到时候可以按照这个比例来分钱。”
三人一边商量,一边把大致的规章制度写出来,这只是初稿,到时候交给队长,由他们最后再细化落实到实处。
冯慧慧拿起写得满满当当的三页纸,大声读了一遍,自觉很是不错,可以向队长交差了。
“行了,就这么着吧,也得给队长他们一点发挥空间。”她站起身,准备回家。
徐红梅和那位女知青送她出门,不住向她打听上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冯慧慧想起柱子那双害他受伤的烂胶鞋,建议道:“鞋子最重要,要防滑的,要不然上了山,一步一滑溜,路都走不顺畅,还怎么运东西。再有就是,砍两根竹杆,做手杖,这样不管上山下山都会比较省力。”
她把自己的心得告诉了两人,便挥手告别,朝着自家走去。
她心情大好,脚步异常轻快。
冯慧慧买的那几本农书写了立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这些都是政策允许的传统型集体副业,完全可以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