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干净,桌椅整洁,给入学的孩子们换上了统一的浅蓝学服,乍一看还挺清新悦目。
孩子们面前摆放了清一色的纸张和炭笔,他面前的教案上也有。
早就听说县里的木坊掌握了造纸技艺,改进了宁州的麻质纸,用更为坚硬的树皮造出了相对洁白平滑的新纸。
由于产量有限,新纸优先供应学堂和县衙办公。
伏申只闻新纸之名,还未曾见过呢。
他缓慢地抚摸了下新纸,嗯,触感不错。
比起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绢帛,新纸若是能大规模推广出去,倒是功德一件。
而那炭笔应当也是改良过得,现在所谓的炭笔不过就是木炭,用来在地面石头上写写画画的。
学堂的炭笔似乎更为纤细坚硬。
伏申拿起炭笔,在身后的长方形木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上几个大字。
果然,此炭笔的书写更为流畅细腻。
伏申转过身来,看向那些或懵懂、或惊奇、或期待的孩子们,朗声道,“为师姓伏,以后你们便称我一句先生。”
多年后,这些孩子们逐渐成为了大燕各领域的人才。
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始终都记得于他们有启蒙之恩的伏先生。
只是他们谁都不知道,原来他们的伏先生曾是在太学讲学的一代大儒。
……
比起听学,后堂渐渐传过来的特殊香味,显然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伏申微微皱眉,又看了一眼时间,便宣布下学。
孩子们顿时眉开眼笑,迫不及待地往后堂冲。
倒是有个眉清目秀十岁左右的女孩子未曾加入飞冲的队伍,而是站起身来大声道:“谢先生教导!”
伏申一愣,其他孩子也跟着一愣,继而陆陆续续地回到座位上,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谢先生教导。”
伏申瞧着这些还有点笨拙的孩子们,笑了。
“好了,都快去吃饭吧。”
学堂供应免费的午饭,具体的午餐写在食堂门口的木板上。
为了庆祝学堂开学第一天,中午吃猪肉灌汤水饺和煎包,另有一个鸡蛋和一杯牛乳。
伏申诧异地想,这公主殿下真是财大气粗,再多的家产也不够她这么折腾的。
所谓的饺子和煎包不会只有两个吧,那孩子怎么吃得饱?
他得瞧瞧。
孩子们在后堂人员的指挥下,按照个子大小依次排队。
打饭用的一种分格式的餐盘,最大的格子里摆了满满的饺子,旁边小一点的格子塞了两个煎包,还有鸡蛋。
牛乳是单独拿在手里的。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配置,可能考虑到饭量大小,分量有所不同。
因为学堂有规定,午餐必须在学堂内吃完,不允许带回家。
伏申看着货真价实的餐盘,默默挪开了眼神。
他还是回家吧。
下午是不用讲学的。他回家吃即可。
结果有人叫住了他,“先生且慢,用了饭再走。”
伏申推辞,那人又说,“先生,殿下吩咐了,您的午餐是明明白白包含在契约里的。您本就未收束脩,连饭都不用,殿下说她很过意不去。”
伏申想起那天签下的契约,规定了教学时间、工钱和一些细则,的确有伙食这一项。
那就吃吧。
伏申别扭地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