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老两口算是比较开明,等到四个儿女全结婚了,梁大柱和刘冬妮便做主分了家。
让两个儿子各自开火,挣得工分、粮食等,都归各家。
但是因为手里钱不多,虽然已经分家,却还是在一个院子里。
其实四处借一借,盖房子的钱还是能凑够,主要是梁满田自认自己是老大,该给爹娘养老,盖了新房,搬离这里,照顾老人不方便。
而梁满仓是打算等家里儿子快结婚时,再盖房子。有了新房子,家里的儿子也好找对象。最关键的是,跟爹娘住在一个院子,老娘能帮着照看孩子,有了好吃的,也会偷摸塞给孩子一点。
梁大柱和刘冬妮的身体不错,还能上工挣工分,所以事先讲好,老两口先单独过日子,只需两家多过去照看几眼。等到将来老了,不能动了再说。
老两口觉少,早就起来熬好玉米地瓜粥,梁玉洋过去时,两人快吃完了。叫他坐下吃点,他不好意思跑了。
回去说了情况,梁满田点头,“行啦,咱们吃吧,吃完还要去上工。”
张秀琴早看到,公婆那屋子的烟筒冒烟了,心明镜的老两口肯定做了饭,但是谁让家里男人孝顺呢,她如果不打发人去喊一声,他便会自己过去,把老两口生拉硬拽到家里吃饭。
既然如此,不如她先一步派孩子去叫,孩子们没心眼,知道老两口做饭了,不会想到硬拉着人过来。
事情果然按照她的预计,张秀琴借着吃饭的功夫低头,笑了笑。
梁玉梅早看穿了张秀琴的心思,不是说自家老娘不孝顺,爷奶有事张秀琴也会主动伸把手。
出力的事情,张秀琴绝对没二话,平时老两口洗洗涮涮的活,她干得比三娘于二丫多,但是涉及到粮食,关系到自家人能不能吃饱肚子的问题,她难免有点自己的小心思。
关键是表面上分家了,毕竟还是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兄弟间避免不了相互攀比。
她从来没见到,老三两口子喊公婆过去吃饭,公婆有了好东西,大多偷偷填补给了老三家的梁玉河,反而自家几个孩子很少看到他们爷奶的东西。
天长日久,再是心胸宽广的人,也要犯嘀咕。这种情况下,张秀琴自认还能尽心尽力帮着老两口干活,自己已经够孝顺的了。
既然自己帮着干活了,那么就没必要总喊他们过来吃饭,况且每次梁玉梅弄到野鸡野兔,都要给他们送过去一份,他俩转身却把肉给了老三家,作法太让人寒心。
心里暗暗决定,下次不给他们送了,叫他们过来吃,省着自家送过去的好东西,最后进了老三家人的肚子。
饭桌上,梁满田安排几个孩子今天的任务。
这几天村里栽水稻,学校给学生放假,回家跟着大人上工。
前天下了半天的雨,耽误了点进度,不过再有两三天时间,也应该种完了。
这个季节正是采山野菜的时候,如果等插完秧,村里上山的人肯定很多,那时自家的收获肯定会受影响,所以他决定家里三个大孩子今天不用去上工,都去山上采野菜。
把这些山菜,或晾成菜干或腌成咸菜,到了冬天可是稀罕的东西,送礼也好,胆子大的话,还可以去公社或县里交换到一些物品。
而且自家老三有偏财,只要进山绝不会空手而归,无论是弄到果子、药材,还是野鸡野兔,收获总比别人多。
“老四,看住老五,不要往田里跑,就在地头玩,要是不听话,看我咋给你开皮!”板着脸呵斥梁玉浩,一抹嘴下炕背着手走了。
梁玉浩担心害怕的低下头,张秀琴还是不放心,“要不听话,让你爹把你屁股打成八瓣,听到没有!”
“听到了。”梁玉浩小声答应。
张秀琴转头叮嘱梁玉梅三人,“你们上山小心点,别去太偏僻的地方,也别进深山。”
梁玉洋:“放心吧,我们哪次出过问题?”
这点倒是没说错,张秀琴最后盯着梁玉江,吓唬他:“你别瞎跑,当心遇到老虎妈子,把你叼跑了。”
“哇……呜……不跑了,我不跑了,”梁玉江吓得哇哇大哭,鼻孔里突然冒出一个鼻涕泡,“啪!”一声破了。
见达到了目的,张秀琴一边给他擤鼻涕,一边不走心的说到:“不乱跑就好,好好跟你四哥在地头待着,等你大哥从山上回来,让他带着你去河边玩。”
小孩子忘性大,听到上山,想起三姐每次拿回来的果子,流着口水对着梁玉梅讨好的笑:“三姐,好吃的。”
梁玉桃笑话他,“你可真奸,知道讨好你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