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叔太能聊了,简直就像调查户口的一样,一顿早餐的功夫,就把唐西的大概情况问了个七七八八。
最后还说和唐西聊天很愉快,硬是拉着唐西,两人加了微信才罢休。
有这位大叔打岔,唐西的这顿早餐比平时慢了很多,好不容易吃。他连忙告别热情的有点过分的大叔。
将圆凳放回原处,逃跑一般的离开,他真怕被那位大叔拉住再聊几句。
离开油茶麻花店,他准备到前面包子铺,给程志刚两人买两笼小笼包。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买油茶麻花?唐西也想,可是油茶麻花家太傲娇,只允许堂食,不让外带。
心里盘算着,给他们两个还带些什么。但是却没有第一时间去买,毕竟时间还早,他们还没有起床,现在把早餐带过去,等他们起床早餐也放凉了。
所以唐西没有急着买早餐,而是在老街上逛起来。
高中那时候虽然经常到老街这边来,不过大多数都是为了吃东西,没有仔细看过,而且那时候太年轻,看不懂老街的美。
现在,经过半年研究学习建造木屋,越来越能感受到古建筑的美了。今天既然有时间,何不看一看,欣赏一下古人的技艺。
想到此处,他可以放慢脚步,缓缓行走在街道之上。
一路走过,真的发现好多有趣的地方。不说那些跨越三遍的古建筑,就说在这些古建筑里做生意的每家店,也都有各自不同美妙。
比如装修很古典的古玩店,古玩店旁边的玉器坊,再旁边是一家手工现场制作首饰的,继续往前,竟然是一间典当行,这可是现在很少见的行当。
这几家店的对面,是一家医馆。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门口挂着一个白底黑字的药幡,窗户旁坐着一个长须白发的老中医,正在闭着眼睛给一个小孩号脉。
顺着医馆往前走,隔壁是一家裁缝铺,挂着一个用各种边角布料拼接的招牌,上面用刺绣着几个大字,纯手工订制,看来这位也是老手艺人。
继续往前走,发现更多。手工草帽,麦秆插画,书画装裱。养盆景的,养花草的,养鱼虫的,养鸟的,养狗的。
画画的,写字的,卖酒的,卖茶的,早点铺子下午茶,应有尽有。
走到最后,唐西被迷在一家做木活的铺子前面,一时不想走开。
唐西这段时间一有空就在空间里复原木屋。到现在他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木料,也把木料大体上做出来了。
可是一到细节处,唐西怎么也做不出来,即使有原先保留下来的作为参照,他也做不到原本的精度。
主要是空间木屋的技术实在太高,整个木屋,全部都用铆接卡扣。而且这些接口处都做的很精细,卡上去严丝合缝。
唐西之所以被这家叫“佐家木器”的店铺吸引,就是因为唐西看到在这家店铺的中间,摆放着着一个房屋模型,造型挺像自己空间的木屋”。
此时这家木器店已经开门,门内是两个中年男人在收拾打扫,唐西走到店铺门口问道:“请问,店里这个模型是全铆接的吗?”
店铺里的人也注意到唐西的到来,听到问话,离唐西最近的一个中年大叔回答:“你说的是这套三代建筑模型吧,这可不是简单的铆接,其中的工艺很复杂的”。
“哦,还有这么多说法,能说说吗?”唐西自己研究了这么长时间的古木屋结构,越研究越有兴趣,现在看到这里有成套的模型,自然也就想了解。
“啊,可以啊”中年大叔还很高兴,把手里的东西放到旁边,然后说道:“我给你先简单的介绍介绍这套三代建筑模型吧”。
唐西自然很乐意,点点头,中年大叔继续说道:“这套模型是我们家祖传的家传模子,到现在至少有一百五十年历史”。
听到这话,唐西觉得这人在吹牛,因为他看到,这套模型离自己最远处的地方,有一个亭子模型,木料看起来就很新,怎么看都不像一百五十年的时间。
唐西的表情被中年大叔看到,他不但没有惊慌,而且还微笑着说:“小伙子你是不是觉得那块料子太新了,没一百五十年”。
唐西自然点点头。
“你看的很准”中年大叔一点没有吹牛被揭穿的尴尬,脸上的笑容丝毫不减,继续很自信的说道:“这就是我家祖上高明的地方”。
唐西很无奈的看着这位大叔,他开始以为这位大叔是个老实人,没想到不但能吹牛,自夸起来也毫不犹豫。
“不瞒你说,这套模子最早的时候是祖上在清朝晚期开始建造的。当时我们家有一位老祖宗,他担心家里的手艺失传,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把他学到的还有自己钻研到的手艺,通过建造模子的方式保存下来,让后代们在不懂的时候可以观察研究学习。这样即使后辈中出现不肖子孙,也能保证手艺的传承”。
“有了这位老祖宗的带头,我们佐家后面每一代人都保留了这个习惯。每一代的每一个人,只要学习佐家木工,都要在这个模子上加两件作品。
“第一件是刚学成出师,可以独立给雇主做工的时候,从雇主家讨要几块边角料,做一个小件摆放进去”。
“第二件是当这个人木工手艺大成的时候,就要拿出他多年来积攒的料子,精心细做,做一件能融入自己所有手艺的大件,这是用来传承给后人的”。
“所以这件三代建筑模子,最早的部分是从清末传下来的,足足有一百五十年了。最新的那个小亭子,是我儿子出师的作品,只有两年时间”。
原来是这么个一百五十年,这也是人家整个家族的骄傲。想想看,一套建筑模型,前后一百五十年,祖祖辈辈传承不间断,到现在还在不停添加。
这种传承,不单单是木工手艺的传承,也是一份精神的传承。
唐西听的很动容,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机械加工的东西早已挤占了传统的手工市场,成本的差距让手工制作早就没饭可吃。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家人还能够如此执着的守着祖传的工艺,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中年大叔可不知道唐西在想什么,继续说道:“这套模子,总共收录了元明清,三个朝代最常见的建筑类型,包含了我们能搜集到的所有工艺”。
“像这个方桌,桌腿和桌面之间就用了挤楔法,屋顶的遮板用了半榫破头楔,堂屋的圈椅用了圈口穿销,窗户用的苏作半榫用钉,还有专门修理断腿的三簧钉,最常见的破头楔,可以活动的走马销,还有像浮雕,镶画,刻花,等等”。
中年大叔很仔细的把木屋模型中设计的工艺,一一给唐西做了介绍。听的唐西直感觉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他这才知道原来传统的木工中竟然有这么多的技艺,这些工艺都是历代工匠一点一滴积累下来,后代子孙经过日复一日的学习才能掌握。
可笑自己还想凭借看了几本木工书,就想还原空间的木屋,简直异想天开。唐西认识到自己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修复还原木屋的,不过看到这家店里有这么好的手艺,何不让他们帮自己建造。
想到这里唐西问道:“你们这里能不能建造古代木屋?”
“古代的木屋?能啊,你想建造什么朝代的,什么也风格的?”中年大叔问道。
“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有照片,你看看能不能修建”唐西说着拿出手机,手机里有他拍的空间木屋的照片,全方位多角度拍摄的,保证能让他看清楚。
唐西把木屋的照片调出来,让中年大叔看。中年大叔一开始只是大概看看,可是随着唐西一张一张翻下去,大叔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到了唐西翻出空间木屋内部的照片时,中年大叔有些激动,边看着照片,边喊道:
“老二,你快过来看看”。
中年大叔口中的老二,就是店里另一个中年大叔,这两个长得很像,一看就知道是兄弟两。
老二听见老大叫自己,来不及放下手里的东西,就跑出来,他站在唐西另一边,伸着脖子看手机里的照片。
被两个中年大叔夹在中间,唐西感觉挺不自在的。干脆直接把手机交到他们手中,让他们自己去看,唐西退出来到店里乱转。
两位大叔还边看边讨论,还时不时从店里拿一些书本纸张,对照着看。
这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等他们看完了,两位中年大叔中的老大问唐西:“小伙子,这些照片是哪里来的?”
这又是一个让唐西很为难的问题,他只能编造故事说道:“这是我一个朋友家里的老房子,快要塌了,他们家要推倒建新房。我当时感觉房子很漂亮,就拍了一些照片,看能不能找人根据照片造出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