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下定决心,上刀山,下火海,都要将她再娶回来。
崔沁歇了两日已大好,书院如期复学,只是每日皆有成百上千的人涌至书院门口,要么好奇围观,要么是将家中孩童送来读书,许多百姓竟是将男童也送了来,一个个嚷嚷着叫燕山书院男女分班授课,可没把几位女夫子给逗乐。
崔沁不得已,只得出面表示燕山书院只收女童,言之自己猜中陛下考题,只是碰巧,奉劝士子不要存侥幸之心,寒窗苦读方是正道。
夜里慕月笙忙完来探望她,被崔沁以身子不适为由给拒绝了。
次日,轮到他休沐,便拿着一册书在燕雀山西侧的林子里散步。
恰恰崔沁带着几个女学生出来采花,撞见他一袭白衫长身玉立,独步在林木中,不由哑然。
慕月笙立在桂花树下朝她施了一礼,眸光湛湛凝睇她,温润道,
“陛下昨日得知你猜中了他的题,当众夸了你,眼下你崔山长的名头怕是会传遍五湖四海,燕山书院也声名鹊起。”
海棠无声的在风中摇曳,却不及她面容昳丽明媚。
崔沁支着身子迎风浅笑,略有些疏离回道,“运气罢了。”一副不欲多言的样子。
这一笑竟是令慕月笙有些着迷。
崔沁瞧见他扶着腰,不由想起那次烫伤,她至今不曾过问他的伤势,也不曾道过谢,心中生出几分愧色来。
“你好些了没?可疼得厉害?”
慕月笙抿着唇,眸眼深邃凝望她,几乎是哑声回她,“不疼。”
他的声音干脆利落的很。
崔沁默然,旋即寻了借口离开。
慕月笙痴望她柔美的背影,心中喟叹,这样够不着的日子何时是尽头。
十日后,科举放榜,大报恩寺那一日的学子果然有不少中了举,又是敲锣打鼓在燕山书院前坪膜拜一遭,这一回那些中举的人家,纷纷慷慨地捐赠了不少银两与物资,崔沁原先是不收的,只因书院接受富贵人家捐赠是常有之事,不然每个山长岂不都得抛头露面为生计发愁?
她便大大方方接纳下来,打算修缮书院,将藏书阁给充实起来,远近人家的学子皆可来借书,又聘请了两位女夫子,读书之外,传授插花、制香及绣艺等课业,十分受姑娘们欢迎。
渐渐的,燕山书院周遭读书氛围浓厚,姑娘们知书达理,各色手艺极为出众,此是后话。
科举放榜士子授官乃是朝中大事,慕月笙鲜少得闲,不过再忙他都会来书院瞧上几眼,崔沁几乎不见他,偶尔撞见也是克制疏离,打个招呼便转身。
慕月笙知她一心在打造藏书阁,自是送了不少善本古籍来,崔沁只叫人抄录一本,原本又悉数给他还回去。
陆云湛天资聪颖,勤学苦读,更是高中探花,阖府近来被踏破门槛,想要结亲的比比皆是,都被陆云湛一一拒绝,陆云湛将功劳归于崔沁,侯夫人与忠远侯皆知他的心意,心里对崔沁自然更添了几分喜欢。
侯夫人于是又入宫一趟,这一次太后派人知会慕月笙,慕月笙只回了两个字,
“没门。”
太后苦笑不已,两头为难,未免陆家与慕月笙正面杠上,只推脱说是需要见过崔沁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