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最近很忙,洛阳城内叛乱牵涉的世家,官员名单堆积如山。除此以外,曹操在函谷关大胜董卓的消息也已经传回。
“袁隗要见朕?”
听到张辽带来的消息,刘辩陷入了沉思。
其实说起来,袁隗还是他的老师,因为先帝没有立太子,所以作为太傅,他同时负责刘辩与刘协的学业。
当然,这份师徒之情轻如鸿毛,更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关系,否则袁隗也不会发动这场政变。
所谓的太子之师,比起家族基业微不足道。对于刘辩而言亦是如此,他和这位老师注定不会是一路人。
“朕知道了。”刘辩敲着桌案沉思片刻,问道:“抄家所得几何?”
大汉的世家很富有,这一点他心知肚明。说到底,皇室也只是最大的世家罢了。
张辽知道皇帝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早已做好准备,答道:“府库尚在计算当中,不过据诸位大臣估测,钱应在二十万万上下,粮草约为五十万石。”
刘辩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知道世家很肥,却没想到会富有到这种地步。这些钱财,已经超过了大汉半年的税收。
而且这还只是京师一地,世家根深蒂固,家族基业从来就不只是局限于洛阳。
相比起来,几十万石的粮草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刘辩猜测,这其中应该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袁绍出逃之事是早就计划好了,袁家为首的世家提前将粮食转移,因为在这乱世之中,粮草远比金钱更有价值。
第二,这几年天灾频发,粮食收成不景气,也间接导致了世家的府库不充盈。
不过尽管如此,世家庞大的底蕴仍让他触目惊心,这次抄家所得已经超过了国库。
“好一个四世三公。”
刘辩冷哼一声,心中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想拯救这个日薄西山的帝国,分化世家势在必行。即使世家之后还会有党派,但那是以后的事。
时代变迁,有些东西注定要被淘汰。不过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一些原本没有反心的家族也会与他为敌,酿成更大的动乱。
远的不说,曹操的态度就很难捉摸。
这时房玄龄到了,他是应刘辩召见,前来商议西凉降卒之事。
“臣,参见陛下。”
“玄龄无需多礼。”
刘辩摆手示意,随后让王承恩将曹操送来的战报交给房玄龄。
张辽见皇帝没有让他退下,心中顿时有些喜悦,他这算是进入天子心腹行列了吗?
刘辩的确很看重张辽,这位大将的武力值虽然只有90,比起已经破百的李存孝,吕布远远不如。统帅值却超过了九十五,是当之无愧的帅才。
衡量一个将帅的标准,绝不仅仅只是武力。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数万西凉铁骑,朝廷威望大增,定能震慑四方宵小。”
房玄龄已经知道西征大捷的事,却没料到曹操能收编这么多西凉军,再算上朝廷原本的兵马,兵力已经接近十五万,而且俱是精锐。
这庞大数量的军团,将会成为大汉重临巅峰的根基。